当前位置: 网站首页 >> 发展规划

湖北文理学院《2014年党政工作要点》
发表时间:2014-03-07 作者: 浏览:

一、指导思想
2014年,是提升发展成效深化改革年,是综合性大学创建工作攻坚年,是教风学风建设年。学校工作以党的十八大和十八届三中全会精神为指导,以让学生享有更好的教育为宗旨,以创建工作为主线,以深化改革、聚力攻坚、强化落实、凸显成效为主题,以建立健全应用型人才协同培养体制机制为重点,进一步转变思想观念,加快转型发展,扩大比较优势,为学校申报更名大学和可持续发展筑牢基础。
二、工作主题
2014年学校工作主题是:改革、攻坚、落实、成效。即深化改革,推进人才模式培养改革、人事制度改革、后勤管理改革,优化校院两级管理体制;聚力攻坚,硕士学位授权单位立项建设和国家级科研成果奖实现突破;强化落实,建立工作落实责任链条,调整完善年度目标责任制考核方案,强化绩效考核和目标导向;凸显成效,在创建人才培养特色、形成学科建设比较优势、深度服务社会等方面取得显著成效。
三、主要目标
1、教学工作。建立健全应用型人才协同培养体制机制,完善人才培养质量标准、监控和评价体系;系统实施应用型人才培养改革项目。重点建设4-5个专业,达到专业品牌标准;设置、改造和调整6-9个专业;对7个专业实施专业评估;重点
—2 —
建设15-20门课程,达到精品资源共享课程标准;对45-50门课程实施课程评估;5-8个专业与襄阳市新兴(支柱)产业开展全面合作出成效;申报本科教学工程项目16-20项。
2、学科建设。省级重点(培育)学科提质量、上层次、增亮点;校级重点(培育)学科抓规模、促效益、寻特色。选择1-2学科,推进跨院系学科建设管理试点改革;确定重点建设学位点2-3个,开展实质性联合培养研究生30人左右;精选5-6家单位(企业),纳入研究生教育创新基地建设。
3、科学研究。获得省部级及以上科研成果奖励5项以上,确保省级二等奖1项,力争突破国家奖;获批省部级科研平台1-2个,国家级科研项目15项以上,省部级项目30项以上,省级科研团队1个;实现科研经费5000万元以上。
4、人才引进。引进学科带头人1-2人,“楚天学者”3-4人,“隆中学者”2-4人,聘用“彩虹学者”5-7人;引进博士、教授35人以上,其中具有国际教育背景人才2-5人;获批国家、省(部)级人才工程人选1人以上。
5、招生就业。足额完成招生计划,录取分数线保持同类学校前列,本科报到率超过97.5%;毕业生初次就业率超过90%,协议就业率超过75%,湖北本地就业率达到70%,襄阳本地就业率超过30%,毕业生自主创业率超过4%。
6、支撑保障。实现收入总量3.9亿元;加大学科、科研、平台建设投入,实现项目建设规划年度目标;建立实验教学平台共享机制;启动人才房建设。
—3 —
四、主要工作
(一)突出人才培养中心地位,着力提高教育教学质量
1、深化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改革,规范教学管理,促进人才培养特色创建。全面贯彻落实《关于进一步深化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的意见》,优化应用型人才培养体系,落实人才培养中心地位,创建人才培养特色。建立和完善协同培养人才体制机制,形成校企深度融合、科教有机结合、全员协作配合的协同培养人才良好氛围。加强专业建设与改革,完善专业负责人制度,严格专业评估措施,提高人才培养与社会需求的契合度。突出核心课程建设,完善课程负责人制度,推动课程教学改革。完善实践教学体系,细化环节标准,深化校企合作,落实保障措施,强化实践创新能力培养和实践育人特色。加强质量监测、监控、评估工作,独立设置质量监控与评估督导处。加强教学制度建设,促进教风学风建设和常规教学规范化管理。加强教师培养培训,提升师资队伍实践教学能力。加强医学专业临床教学环节,确保人才培养质量。
2、创新教育管理与服务,引导学生成人成才、服务社会。实施“隆中山下党旗飘”工程,凸显学生党建工作龙头地位。加强大学生爱国主义、诚实守信、敬业爱岗、和谐友善教育,引导学生修身律己,自觉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以文明校园、书香校园、科技校园、艺术校园、运动校园建设为平台,扎实开展学风建设年活动。建立教学和学生工作联动机制,开展优良班风创建活动,拓展“隆中诸葛读书工程”内容形式,
—4 —
大力宣传学风建设典型,引导学生走进自习室、图书馆、实验室,参加科技创新项目和学科竞赛活动,促进全校学风明显改观和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改革深入开展。倡导学生开展周末青年志愿者活动,扩大参与范围,提升社会影响。重视学生干部队伍建设,提升自我教育管理服务能力。加强学生党组织建设、组织发展及党员教育管理,发挥其在学生事务中的引领示范作用。加强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强化正面引导。加强经济资助工作,严格落实国家资助政策,创建资助育人特色。加强政工队伍敬业爱岗教育,完善考核机制,提高教育服务能力。重视就业工作,加强就业创业指导和帮扶,建立实习和就业联动机制,保持毕业生就业创业工作既有优势。
(二)加强学科建设和科研工作,努力打造比较竞争优势
3、继续加强学科建设,形成比较优势,凸显引领作用。扎实推进省(校)级重点(培育)学科、省级重点实验室和省级协同创新中心建设,打造比较竞争优势,发挥人才汇聚、人才培养、科学研究等引领作用。改进学科建设管理体制,鼓励协同创新,促进跨学院学科交叉融合。推进学科建设经费管理改革,降低权责重心,调动“业主”积极性。建立学科(方向)带头人动态调整制度,促进青年拔尖人才成长。加强学科团队建设和管理,努力发挥团队集约作用。强化绩效考核,提升学科建设效益。集中开展硕士学位授权单位立项建设,夯实申报基础。拓展硕士联培工作,扩大联培规模,实化培养过程。优化研究生人才培养方案,加强管理与考核,保证人才培养质量。
—5 —
加大创新基地建设力度,形成研究生培养的重要支撑。
4、扎实推进科研工作,提升内涵,培育成果,促进转化。明确校院两级科研工作责任制,理顺工作关系。加大科研工作年度考核权重,实行科研工作核心指标“一票否决”。以校地合作项目为载体,加强应用研究,推动成果转化。加强平台建设,强化绩效考核,发挥支撑作用。组建科研梯队,培育发展后劲。加强项目管理,抓好项目结题工作,确保在研项目进度和质量,促进项目出成果、出效益。加大人文社科类项目培育力度,推动高层次科研项目均衡发展。依托鄂北区域发展研究中心,加强汉江研究院建设,凝练和明确研究方向,尽快实现国家级项目突破。推进三国文化和汉江文化研究,助推“文化襄阳”建设。严格落实国家政策,切实规范科研行为。
(三)完善人才队伍建设政策,充分发挥人才关键作用
5、强化引进与培养措施,扩大总量,提升层次,增强师资队伍整体实力。紧密结合学科建设需求,加大拔尖创新人才引进力度。继续开展教授、博士引进工作,进一步扩大人才总量。推进人才工作国际化,着力引进具有海外研修背景高层次人才。鼓励引进“双师型”人才,服务应用型人才培养。加强“柔性”引进,助推内涵建设。强化引进工作责任制,列入二级学院院长年度考核范围。根据工作实际,对引进人才待遇进行调整。实施“拔尖人才培育计划”,大力培养高水平人才。实施“青年英才培育计划”,提高青年教师教学科研能力。启动教师分类管理,深化职称评审改革,完善教师准入、聘任和退出机制。加
—6 —
强校本培养,加大教师学历培训、转向培养、知识更新和技能培训力度。
6、推进人事制度改革,调动教职工积极性,激发干事创业热情。按照“总量控制、微观放权、规范合理、精简高效”原则,深化机构编制改革。优化管理机构设置,明确管理权责。科学设定单位部门岗位和人员结构,首先完成非教学人员岗位聘任。改革用人制度,建立专职与兼职结合、固定编制与流动编制结合、分类分级管理的用人制度体系。理顺专业技术职务评聘关系,破除人员分流制度障碍。完善绩效工资改革措施,强化二级分配和质量、效益考核,形成以岗位职责为核心、以贡献大小为导向的绩效工资分配体系。梳理调整原有人事制度,突出以人为本和民主管理。设立人事制度改革监督与人事争议调解委员会,受理教职工投诉申诉。
(四)深入实施开放办学战略,不断扩大合作办学成效
7、深化校际校地校企合作,借智助力谋发展,服务社会作贡献。深化与华中科技大学、武汉大学、华中师范大学对口支持与合作,丰富帮扶路径,扩大帮扶成效。加强与襄阳市沟通联络,全面落实“隆中人才计划”、科研平台建设资金等创建工作政策。认真履行与老河口市、枣阳市等地方政府战略合作框架协议,扎实推进校地合作项目。推动“三进”工作常态化,促进项目出成果,成果出效益。加快资产经营公司、先进制造工程研究院、大学科技园建设,开工建设工研院一期工程,新增3-5家企业入驻科技园,努力形成产学研协调发展的良好开
—7 —
端。加大与地方知名企业合作力度,服务企业发展、应用型人才培养和教师能力提升。按照国际化标准规范,认真实施中外合作办学本科项目,保证人才培养质量。积极筹办和参加国际学术会议和学术交流活动,拓展师生视野,扩大学校影响。
(五)大力推进内部管理创新,全面提高综合管理水平
8、完善管理制度,降低管理重心,推进民主治校。报批并正式实施大学章程,逐步建立现代大学科学高效的内部治理架构。完善校院两级管理体制,促进“校退院进”,突出二级学院办学主体地位。鼓励二级学院在教授治学、教师聘用、教师评价和绩效考核等方面积极探索,特色发展。全面完成学校制度“废、改、立”工作,明确权责,简化程序,提高效率。调整完善年度目标责任考核方案,加大绩效考核力度。建立工作落实责任链条,促进部门间沟通协调和工作开展。加强校院两级教代会建设,推进民主治校和党务校务公开,拓展广度和深度,丰富形式和载体。
9、开源节流,规范管理,推进学校集约发展。加强办学资金筹措,确保学校事业收入总量稳步增长。明确奖励政策,鼓励各单位部门和教职工对外争取经费。保证重点建设投入,分时分段足额拨付到位。深化预算改革,探索项目预算竞争性分配模式,着力扶优、扶强、扶特。建立由财务、审计、监察等部门共同参与的项目绩效考评和奖惩制度,不断提高资金效益。落实国家《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规范》,严格经济活动和财务运行程序。改革学校实验室管理体制,推进实验教学资源共享
—8 —
为深化应用型人才培养改革创造条件。加大设备设施统一调配力度,杜绝重复购置和设备闲置现象。加强内部审计,规范各单位部门经济活动。改进招投标工作,努力降低各项建设成本,保证建设质量。深化水电管理改革,进一步推进高效节约型校园建设。
10、深化后勤社会化改革,优化管理模式和运行机制,增强服务保障能力。按照有利于提高管理水平、提升办学效益、保证稳定发展的思路和因校制宜、遵循规律、经营自主的原则,改革后勤管理体制。按照现代化企业管理模式,组建独立运作的后勤经营实体,以市场化为主线,全面参与市场竞争。改革后勤经营模式,清产核资,明晰产权,确认经营范围,明确经济责任和权益。改革后勤人事管理体制,实行双向选择、竞聘上岗、合同管理;改革后勤分配制度,实行企业岗位工资制,以岗定酬、按劳分配,以效益定收入。创新思路,解决好新进人才住房问题。推进创卫工作,加强校容环境卫生管理。
11、全面推进各项事业,均衡发展,合力创建。科学分解创建工作年度目标任务,统筹协调,扎实推进。加强对外联络,落实省市各项创建工作扶持资金和政策。启动学校更名申报文本编制工作。加强招生工作,及早宣传,扩大覆盖,稳定生源质量。加强校园安全稳定工作,落实领导干部安全工作“一岗双责”和“一票否决”制度;坚持群防群治,加强安全教育和消防工作,巩固平安校园建设成果。充分发挥两级工会的桥梁纽带作用,切实维护教职工权益,着力做好新进人员的跟踪服
—9 —
务工作。注重老龄工作,坚持精神关怀与解决实际问题相结合,共享学校发展成果。支持附属医院(市中心医院)扩张发展,加强内涵建设,提升科研实力。规范成人学历教育办学行为,做好自考助学班后续工作。加大投入,加快图书情报资源建设。加强学报重点特色栏目建设,提高学术质量和影响力。做好干部人事档案改版升级工作,确保顺利通过检查验收。加强校园网络信息安全和运行维护,充分发挥既有数字化校园系统功能。改善校医院院舍和设备设施条件,增强基本医疗救护能力。加强校友会、基金会工作,寻求社会支持,扩大办学影响。加快建华路校区开发进度,依法维护好校区教职工权益。研究确定学校发展空间问题。
(六)加强党建思想政治工作,营造和谐奋进环境氛围
12、加强宣传思想工作。坚持院校两级党委中心组学习制度,继续把学习贯彻党的十八大、十八届三中全会和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作为首要政治任务,把握精神实质,坚持学以致用,进一步促进广大干部教师解放思想、转变观念,推进学校改革发展。深化“富强、民主、文明、和谐,自由、平等、公正、法治,爱国、敬业、诚信、友善”24字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丰富教育载体,巩固舆论阵地,弘扬时代主题。提高舆论引导能力和水平,为深化改革和创建攻坚鼓劲给力。强化营销意识,推动学校对内对外宣传工作拓展深度,提升层次。
13、加强党的组织建设。深化党的基层组织建设,扎实开
—10 —
展基层服务型党组织建设系列活动。强化二级学院党委和党委书记党建工作责任制,深化“双带头人”工程,加强党员服务、教育和管理,提高基层党组织的战斗力、资源整合力和组织号召力。加强二级学院班子建设,提升班子合力,推动特色发展。学习贯彻中央新修订的《党政领导干部选拔任用工作条例》,修订完善学校相关制度。推进干部队伍建设,加强干部教育培训和实践锻炼,大兴“尚能”之风,完善考评措施,提升干部能力。尝试开展二级学院院长海内外公开招聘。筹备召开学校第二次党代会。加强青年教师和学生组织发展工作,严格程序,提高质量。加强统战工作,引导党外人士在创建工作中积极作为。
14、加强作风效能建设。深化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按照突出重点、依靠群众、标本兼治、领导带头的原则,扎实开展整改工作。深入开展“假如我是学生”大讨论活动,引导广大教职工换位思考,改进教风作风,服务学生成长。严格执行中央八项规定,认真落实中央关于纠正“四风”、加强作风建设的指示精神,细化制度措施,形成长效机制;坚持勤俭办学,控制“三公”经费,杜绝奢侈浪费。加大追责问责力度,督促各单位部门和各级干部积极作为,服务创建。深化机关部门“转作风、提效能”活动,制定个人能力席位标准,明确考评依据,完善考评办法,强化服务意识,提升服务水平。
15、加强反腐倡廉建设。贯彻落实中纪委三次全会精神,严格执行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强化党委的主体责任和纪委的
—11 —
监督责任。加大反腐倡廉教育力度,加强校园廉洁文化建设,坚持教师廉洁从教、干部廉洁从政、大学生廉洁修身。科学配置权力,强化制约监督,形成科学的权力结构和运行机制。继续推进廉政风险预警防控机制建设,加强对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的监督检查。坚持从严要求,从严管理,加强对各级党组织和党员干部遵纪履职情况的监督检查,努力保持党的先进性和纯洁性。

打印】【 关闭】 【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