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网站首页 >> 信息动态

“全面深化改革 奋力创大攻坚”系列评论之让想干事、能干事、干成事成为一种学校文化
发表时间:2014-09-22 作者: 浏览:

党委书记马小洁近日在暑期工作会时指出,要让“想干事、能干事、干成事”的氛围变成一种学校文化。
    文化是指在运行过程中形成的,并为全体师生普遍接受和共同奉行的理想、价值观念和行为规范的总和。它是从实践中探索、提炼、感悟出来的。让想干事、能干事、干成事成为一种学校文化,必须营造想干事的风气、形成能干事的氛围、崇尚干成事的导向,创新干事的机制和方法,使想干事、能干事、干成事成为广大党员干部职工的最大愿望和人生追求。
    想干事,是一种内在的干事创业的需要,是一种主动作为的精神。我校处于重要的发展关口,面对高等教育发展激烈的竞争形势,面对国家“中西部崛起”、湖北“两圈两带”经济发展战略和襄阳市“四个襄阳,两个中心”建设战略带来的重大历史机遇,面对全国全面深化高等教育改革的重大现实机遇,我们广大师生员工,要在这种严峻的形势下,化外在压力为内在动力,产生一种干事创业的激情,产生一种建功立业的自我需要,产生一种主动作为的精神,在为学校创建综合性大学作贡献的同时,实现自我发展。
    想干事,是一种努力的心态,是一种主动的态度,一种积极的状态。人的行为总是受思想意识所支配,心态决定我们的工作态度和工作状态。想是愿望所致,想是职责使然。有了想的内在心态,才会有这种主动的态度和积极的状态,我们才有工作激情,才会使我们在工作中提升我们的各方面的素质,才会有更好的服务态度,才会有更扎实的工作作风,才会充分调动我们的主观能动性,充分发挥我们的聪明才智,开拓创新,把我们事业引向成功。
    能干事,必须具备一种干事创业的能力。能干事,对于我们广大师生员工来说,要求是不一样的。作为管理干部,主要是指决策能力、协调能力、落实能力、执行能力和服务能力。作为老师,要以“在隆中、谋天下”的视野和胸怀,坚持“让学生享有最好的教育,让其自由全面发展”的基本价值观,提升科学研究能力、教育教学能力、服务社会能力、创新知识和传承文化的能力。作为学生,就是在掌握丰富知识的基础上形成的奉献社会、报效国家的能力。通过全校师生的共同努力,合力打造“学在隆中”的学习和工作氛围。
    能干事,还是一种胆识。能不能干事,不仅取决于能力,还与胆识密切相关。胆识就是在关键时刻我们在决策时的决断力,干事过程中落实力和坚持力。机会来临时我们要大胆的决断。有些事办不成或办不好,问题就在于当断不断,贻误最佳时机。有了决断,目标就明确了,紧接着的是我们要有明确的落实方案和解决问题的举措。我们遇到困难时,我们要能通过创新来攻坚克难,解决和克服困难并向着我们的目标义无反顾。能力和胆识不是与生俱来的,而是通过不断学习、不断实践提高的。
    干成事,是成效的体现。想干事也好,能干事也好,关键是要把事干成,干出成绩,取得实效。干事如果没有成效,那再好的工作态度,再积极的工作状态,无论干了多少,有多辛苦,都是枉然。虽然没干成的事,对我们总结教训和积累经验有一定帮助,但既会浪费我们大量的人力、物力和财力,又会贻误我们最好的发展时机。干事,是一个过程。为了保证我们干成事,除了有主动的态度、积极的状态、超强的能力和胆识外,还需要:在干事前,搞好调研,抓好谋划,明确干事的目标、措施和要求。干事中,把握事物发展的内在规律,抓好组织协调,明确工作重点,把握重要环节,善于发现新情况、新问题,及时提出新对策、新办法。干事后,有评价反馈,听一听广大师生的反映,看一看办事的效果,及时总结经验教训。
    干成事,是我们干事的落脚点。想干事、能成事须把干成事作为我们追求的目标,把正确的事情做正确。想干事不能干、干不了不行;能干事而不去干、坐而论道不行;既想干而又能干最终却干不成、没效果也不行。我们干事就是奔着把它干成。要干成事,我们就要干符合科学发展的事,干让师生员工满意的事。干的时候也要遵循干事的客观规律,既不能急功近利,也不能裹足不前。有些事,初衷可谓很好,但效果未必理想,动机与效果背离;有些事看似轰轰烈烈,但徒有虚表,形式大于内容。“想干事,能干事,干成事” 彼此联系、相辅相成。核心是“干事”,想干事是前提、是出发点,要有立志成就一番事业的愿望和决心;能干事是条件、是过程,要有锻炼成就一番事业的能力;而干成事则是成果、是目的。因此,要着眼于干成事,精心谋划,扎实推进,干实实在在的事,实实在在把事干成。
    形成一种文化就不是飘忽不定的,不是今天来明天走的,而是持久的、恒定的。让大家在干事创业的氛围中相互濡染,相互影响,最终形成一种坚定的“干事”意识,养成一种自觉的“干事”习惯,让“干事”的意识内化于心,外化于行。
    我校深化综合性改革已进入深水区,要实现学校跨越式发展,学校通过推行人才培养改革、人事制度改革和后勤改革,来激发发展的活力。创大关键在人,改革也需要人来落实。党委提出要让“想干事,能干事,干成事”成为一种学校文化。作为推进学校改革行为主体的广大师生员工,需要牢固树立“干事”的意识,埋头苦干,实干巧干。如果没有积极干事的内在需求,没有积极的工作态度和状态,没有超强的工作能力,我们就压根没有把事干成的可能。那样我们创大的目标,只能是空喊,而不能最终实现。
    回顾过去,我们前进的步伐坚定有力,发展成就日新月异,发展成效节节攀升,教师收入水平逐步提升;三项改革持续推进;学校发展的每一个脚印,每一点成就,都是两万师生员工群众艰苦创业、积极进取,踏踏实实干出来的。
    面对现实,学校同比省内高校差距仍大,创建综合性大学道路任重道远。越是发展的任务重,越要苦干、实干;越是发展的困难多,越要用心干、流汗干,实干加巧干。我们必须以“时不待我”的精神,迈开大步跑,甩开膀子干,只争朝夕,加倍努力,才能逐步追上甚至超越同类高校发展水平。
  展望未来,学校对深化综合性改革和创建综合性大学的总目标、总任务作了全面部署。目标是否坚定,决定改革的成败;落实能否到位,决定蓝图的实现;文化是否彰显,决定发展的好坏。宏伟蓝图已经绘就,接下来的任务就是踏踏实实地干、大刀阔斧地干,以干事论功过,以成败见高低。让“想干事、能干事、干成事”成为一种学校文化,并让其转化为深化综合性改革和创建综合性大学的具体生动的实践,以优异的成绩迎接学校第二次党代会的胜利召开!

打印】【 关闭】 【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