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网站首页 >> 信息动态

中国古代文学打通关第一人 创建综合性大学系列报道之访文学院王辉斌教授
发表时间:2013-04-22 作者: 浏览:

 

   (宣传部 教工通讯员 潘阿文 大通社记者 陈军 金婵婵 许顺顺)王辉斌教授是湖北文理学院名符其实的一位资深教授,硕士研究生导师,曾任校首届学科带头人、学术委员会委员、教学委员会委员。初次见面,古朴简素是我的第一印象,后来的谈话让我了解到平易近人是他的习惯,博学广知是他的素养。近40年来,王辉斌教授一直在他钟爱的古代文学教学与研究上拼搏,
他的研究点面结合、专博并重。点与专是指对唐代文学的研究,以对孟浩然、王维、李白、杜甫的研究为重点,出版了《孟浩然研究》《王维新考论》《李白史迹考索》等10余种著作。面与博是指他研究中国古代文学,不拘于汉儒的“通一经”,而是以“破万卷”的气概,撰著了《先唐诗人考论》《唐宋词史论稿》《宋金元诗通论》《四大奇书研究》等著作。二者的独撰著作共计19部,约700万字。并在《民族文学研究》、《文学遗产》、《四川大学学报》等刊物上发表论文300余篇,其中属国家中文核心、CSSCI刊物者近100篇。王辉斌教授对于诗人孟浩然深有研究。身为中国孟浩然研究会会长,他用两年时间主持编纂了《孟浩然大辞典》,使孟浩然与李白、杜甫、柳宗元并列,成为拥有“辞典”的古代文学家之一。著名学者、清华大学中国古典文献研究中心主任评价称,王辉斌教授广博的学术研究,使得他成为了当代中国将三千年古代文学进行“打通关”研究的第一人。

    走进王辉斌教授的住所时,被屋内略显“怪异”的布置所吸引:四室一厅的房子,有足足两间摆满了书籍;本该摆在阳台上的花草,却被主人工整地摆放在客厅和卧室里。王辉斌笑着解释,自己作为一位古文学研究的学者,不论是著书还是主持学术研究项目,都必须是终年面壁,在游心书海中讨生活,有时累了,就站在成排的“花墙”边与花亲近,进行心理机智上的自卫我调节。苏东坡说:“宁可三日无肉,不可一日无竹”,说的就是这个道理。听着王教授的解释,我脑海里油然想到了《红梦楼》中史湘云所说的一句话:“是真名士自风流”!
    王教授说:“古代文学是一门学科,也是国学的重要组成部分。胡适说过‘古代文学就是国学’,这将古代文学提到了一定的高度,有一句话叫‘文史不分家’。”因为在家乡有一块李白诗碑,碑上刻着李白著名的《安州应城玉女汤作》诗,还有一条因明代竟陵文学大师钟惺诞生于此而得名的钟岭街,所以王教授从小受李白与钟惺的影响,对古代文学相当感兴趣。后来又通过读郭沫若的《李白与杜甫》一书,从中认识到了许多关于李白、杜甫的学术问题。王教授曾反复告诉我们:他对中国古代文学从爱好到研究,在很大程度上都与受郭沫若《李白与杜甫》影响的关系密切。所以,1990年为了纪念此书出版20周年,王辉斌教授在国家权威刊物《文学遗产》上发表了《学术中的误区与误区中的学术??重评郭沫若< 李白与杜甫>》一文。正因此,王辉斌教师曾用了5年的时间对李白的乐府诗进行“尝试性研究”,他对杜甫的研究也是由受这本书的影响开始的。
    对于创建综合性大学,王教授既语重心长,又信心满满。他告诉我们说,将湖北文理学院升格为综合性大学,是他梦寐以求了十多年的一个夙愿,为了“创大”工作的顺利实施,他愿意为“创大”工作作力所能及的一切。并且说,每一个高校教师都希望自己所在的学校是一所名副其实的综合性大学,因为这为教师的发展、能力的提升提供了一个很好的平台。实现“创大”目标不是哪一个人的事情,而是学校全体师生所面对的一件具有历史性意义的大事,他相信在学校党政领导班子的高度重视与正确引领下,在全校广大教职员工的共同努力下,学校“创大”的目标是一定会实现的。
    王教授还认为,“创大”工作对于全校学生来说,也是一次新的考验,因此,在校学生一定要以拧成一股绳的靖神,进行学习上的刻苦奋进,舆论上的造势宣传,并以主人翁的姿态,为湖北文理学院的华丽升格而感到骄傲!
    编辑手记:“大学梦”是我们全校师生共同的梦。学校是一个命运共同体,只有学校事业得到全面科学发展,每个师生才能拥有足够广阔的成长空间;同样,只有每位师生都充满激情和梦想,我们的“大学梦”才够美丽,才够坚实。王辉斌教授虽然退休在家,但他对科学研究的激情、执着,他对学校“大学梦”的追求、渴盼,又怎能不让我们感动,又怎能不让我们心动,我们又怎能不立刻去行动......



 

打印】【 关闭】 【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