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网站首页 >> 决策参考

论高等教育大众化发展进程中的问题及策略
发表时间:2014-11-04 作者: 浏览:

一、我国高等教育大众化的负面影响分析   (一)办学条件全面饱和
    高校扩招,高等教育逐渐大众化,随之产生的最突出的问题,就是高校自身的办学条件已经全面饱和。部分高校的学生宿舍由于年限较长,已经十分破旧,而且比较拥挤,内部的各项生活设施都存在年久失修的问题;其他教学楼、图书馆以及实验实训设备等也比较紧缺,无法满足学生的需要。另外,师资力量也比较紧张,教师的教学任务加重。
    (二)教育质量受到挑战
随着高校不断扩大自身招生规模,而办学条件却无法及时跟上,这样会影响到正常的教学秩序以及教学质量。在目前部分学校中,有些学校层次较低却举办高层次、高水平的学历教育,有些学校自身是专科水平却为了自身利益升为本科,有些学校为了能够提升“学校实力”而将评选教授、副教授等的门槛降低,使整体实际的师资力量降低。
(三)高校经济负担加重
    由于高校扩招,许多高校为了自身发展,部分高校彼此合并,部分高校大力新建新校区。这些举措可以说在相当程度上能够科学整合并合理利用教育资源,但是在校区新建工程中,政府的投入相对而言比例比较少,而如此众多院校所需的费用,则主要依靠向银行贷款。因此,高校建设新校区的经济负担,主要就靠其自身以及教职工来承受。
   (四)教育公平受到挑战
随着高校扩招并开始收费,一些不平衡的现象逐渐显露。其一,随着九年义务教育逐渐普及,许多学生都力争能够到普通高中就读,这影响了中职教育的发展;其二,高校收费各地不一,而且收费要求开始提高,使得城市与乡村,发达地区与不发达地区的差距逐渐拉大。造成许多农家学生因为学费问题而无法上学,城市学生就读比例相对而言明显提高。与此同时,一般高校都会对本地区学生加大优惠政策和投放力度,这使得发达地区招生人数居多,而欠发达地区比例则明显下降。

  • 我国高等教育大众化存在的主要问题
随着高等教育逐渐大众化,而且发展速度过快,使得一些隐性的矛盾以及问题逐渐显现出来,主要有以下方面:
(一)公平问题
     在精英教育时期,在人们心中,高等教育是一种特权,不是一般人所能拥有。而在大众教育时期,人们则认为接受高等教育是自己所拥有的一种权利,所以人们都希望自己能够公平地享受这一权利。就我国高校发展情况而言,不论是从其招生人数,还是从其毛入学率上来看,都可以说明我国接受高等教学的人数和机会比以往都有了大幅度的提高,高等教育大众化的发展在整体上使入学机会逐渐实现了公平。
   但是,从局部情况来看,在各城乡、各阶层之间,高校入学机会仍然存在许多不公平的现象。首先,从各地区招生政策和划定分数线来看,由于不同地区存在差异性,这使大部分的重点高校在制定招生政策时倾向于本地生源。其次,自高校开始实行收费政策后,部分高校为了牟取更多的经济利益,擅自招录所谓的“关系生”,这使不公平现象进一步加剧。再次,我国各地区经济结构、物质水平等存在较大差异,很多的欠发达地区底子薄,经济实力低,以致该地区学生难以接受到高等教育,此外,高校高额的学费也让普通的农民家庭难以承担。
除此以外,在学生接受高等教育的过程中,也存在不公平的情况。就目前情况而言,各地方高校的教育资源分配不同,导致了我国在高等教育大众化阶段的教育培养方面具有较大差异,这体现在知识$能力以及素质教育等方面的培养和提高。这些差异造成的不公平现象会引起学生未来就业情况出现不公平现象,因此,要认真考虑。
(二)质量问题
不论在什么时候,高等教育都不能忽视教育质量这个基本的生命线。但是随着中国高等教育跳跃式的扩招和发展,使高校招收的学生有不同层次、不同水平和不同素质的。这样就会存在这种情况,一方面,因为高校扩招,使得生源质量会受到影响,学习风气也会因高校不同而存在差异;另一方面,高校自身的各项办学条件,尤其是高校的师资力量以及教学设备等不足以适应快速增加的学生需求,这些都会影响到教育的质量。
此外,随着我国高等教育由原先的精英化教育逐渐转变为现在的大众化教育,引发了一些新问题。提高高校新生入学率,最直接的方法就是降低录取分数线,而这会使生源的质量受到影响,甚至会出现素质低下品德败坏的学生。而在学校方面,师资也比较紧张,一些教师面对迅速增长的学生数量倍感压力。这些数量的变化使教育的质量逐渐发生变化,高等教育要发展,人才培养质量同样也要跟上。但是目前,我国的高等教育体系还缺乏一个多样化、多元化、有效化的教育机制,高等教育的质量观还没有有效确立,对于一些新建立的高校机构以及其他高等教育形式还没有科学的考核标准和接受机制。在一些高校中,为了解决自身的教育经费问题,把扩大招生数量作为主要方法,却不重视对于教学工作以及人才培养工作等所需要条件的配备建设。当将学生招进学校以后,却不启用合理的机制来确保新学期各项教学工作的有序开展。因此,如果一味地增加学生数量,而不重视提高和加强教育质量,就会引发高等教育大众化下的质量问题。
(三)教育经费问题
    高等教育大众化在社会中所引发的情况是,高校扩招,学生数量增多,教育资源也有更多的需求。按照一般的思维,要想满足增长的学生的需求,就应该投入更多的教育经费,至少也应该和学生的需求呈同比递增的情况,这样才不会降低教育的质量。但事实情况却相反,教育经费不断缩减,这使高等教育的发展受到抑制。虽然有多方面的原因致使这种情况出现,但是我们要重视其所带来的消极影响。近些年,由于扩招,各地方高校为了自身发展,都不断征地圈地,建立新校区、新教学楼、新宿舍。在这种情况下,且不说要改善各方面教学条件设备,能够满足最低的教学需要都可能存在困难,而大部分学校为了建设新校区,背负了巨额贷款。不仅如此,许多学校自身经费有限,为了能引进高水平、高层次的专家和学者,都提高福利待遇。还有部分学校为了盲目追求一些指标,一味投入科研经费,在教育方面的投入却少之又少。
   (四)大学生就业难
   高等教育大众化从某种程度上会引发大学生就业难的社会问题。这是因为高校速度发展较快,而毕业生还没有对社会有个充分的认识,仍然觉得自己还是“社会中的精英”,在择业的时候追求“白领”和“高薪”等,追求高职位和高收入,却没有将自己看作“大众”的一员。因此,不少毕业生在毕业后觉得社会现实与自己的愿望有太大的出入,以致感觉十分失望和迷茫,无法很好地融入到社会中,这样就会导致不少社会问题的出现。
    三、高等教育大众化健康发展的方法建议
   (一)正确对待教育中数量和质量的关系
1、实现数量与质量的有机统一
对于高等教育大众化,其最主要的目标是既要增加数量也要追求质量的稳步提高。但是就目前我国高等教育现状来看,由于扩招,过分追求数量上的增长,却忽视了质量的保证与提高,使质量问题较为突出,难以适应社会的要求。因此,需要认真考虑数量与质量之间的关系,要以提高质量为根本前提,再逐渐增加数量。其实,不光我们国家有这样的问题,世界上其他国家在实现高等教育大众化进程的时候,都会出现类似的教育质量降低的现象和问题。因此,不少国家会通过颁布一些教育法案,多方采取措施,提高教学硬件条件、充实师资力量、完善教学制度、改革教学方法等来保证教学质量。
就我国当前形势来看,首先,要从教师方面考虑,比如,可以增加高校的教师数量,提高教师的教学素养和专业水平,加大教师培训经费的投入;其次,可以从科研方面入手,比如,可以实施导师聘任制,在导师的选拔上要严格把关,并大力支持导师自主进行科研创新;再次,可以从改革教学方式出发,根据市场形势和社会要求,将有关专业进行合理调整,推陈出新,鼓励学生自主讨论,主动进行探究性思考,不断提高其专业素养和社会实践能力;最后,从教育经费方面考虑,可以多方整合资金,寻求社会和政府的支持,建立以政府为主导、学校为主体、社会监督的“三位一体”的办学体系,来不断改善办学条件。
  • 正确认识精英教育与大众化教育的关系
要想实施精英教育,要有扎实的学术功底、坚韧的求学精神,并且要有优秀的教师和天资聪颖的学生,以及还要具备适合学习的环境。而在高等教育的大众化阶段,就总体上来说,并不会排除精英化教育,而且还应该将其作为大众化教育中不可或缺的重要部分,可以说两者应当是相互协调、共同发展的。我们应该采取有效措施,既要使更多的人都能够进入高校接受高等教育,也要确保教学质量得到保证。我们不妨从以下考虑,社会有分工,高校同样也可以有适当的分工,对于研究性的高校,可以将重点放在发展精英人才的教育上,着力培养优秀的学术型人才;对于一般性的地方高校,特别是高职院校,则可以将重点放在大众化教育方面,培养技术型$服务性和应用性的高素质人才。
由此可见,精英化教育和大众化教育是可以共同存在的,并且在大众化教育时期,精英教育可以更好地进行。但是,我们也要清楚地认识到,在两者之间存在许多差异性,因此,我们要根据各自的特点去进行评价,不能盲目地将以前精英标准的要求来对待大众化教育。对于不同的层次、不同的办学目标以及不同的市场及社会需求,应当制定对应的质量和评价标准,在社会中,既需要研究型人才,也需要技术型和应用型人才,所以要从大局出发,协调好精英教育和大众化教育之间的关系,使两者更好地发展。
    (二)以科学发展观促进高等教育健康发展
1、以民办高等教育使高等教育形式更加多元化
民办高等教育是我国高等教育事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途径,大力发展民办教育,能够有效促进高等教育形式更加多元化。在我国教育事业中,民办教育可以说是不可或缺的一部分。但是就目前情况而言,国家将许多对于高校的优惠政策都倾向于重点高校和公办高校,使得民办高校难以获取一个客观公平的政策环境,同样也就难以发挥出自己的作用。
自高校扩招以来,我国的公办高校就开始出现教育资源紧张的情况,随着扩招规模越来越大,高校所面临的压力也越来越大,难以适应日益增长的大众化教育的更多需要。因此,我们可以通过合理调整民办高等教育的机制,以民营高职教育为出发点,将其作为高等教育的补充部分。这是因为民办高校由于是民办,因此其办学机制可以更加灵活,可以根据市场实际需要及时调整专业设置,这样学生毕业以后能够更快地融入社会。所以政府可以从大局出发,统筹兼顾,制定相关的政策,为民办高校的发展提供保障,使其能够在社会中拥有合法地位和平等的市场环境,从而促进其为高等教育大众化更好地服务,使高等教育形式多元化。
  • 逐渐完善就业政策,推进高等教育稳步发展
    高校的直接产物就是大学生,高校扩招,使得毕业生数量迅速增多,但是市场可提供的岗位有限,这样就使就业形势日益严峻,这是我们不得不认真对待的问题。因此,大众化教育不得不面对毕业生就业难的问题,对于这种情况,政府有关部门应该发挥主导作用,构建公平良好的开放性市场,建立健全大学生就业信息服务平台,及时为高校毕业生提供市场行情信息。对于高校而言,要合理对教育机制进行调整,将重点放在提高教育质量上,致力于培养实用型创新型高素质人才,这样可以提高高校毕业生的实践能力和市场适应能力。除此之外,高校还应该及时把握市场需求,适时调整专业结构和需求,力争设置的专业能使学生学有所用。高校办学应当有自己的特色,建立特色专业,人无我有,人有我精,这样才能使学生学习以后能够在社会上有一席之地。在毕业生就业指导方面,要建立起完善的服务体系,选派专门的工作人员成立指导机构及时跟踪市场的用人需要,及时与人才市场进行沟通,为毕业生提供切实可靠的就业信息,使毕业生能够更好地就业。
   (三)完善高等教育与经济协调发展机制
1、与产业结构协调发展
高校之所以要设置专业,就是要与社会和市场相适应。专业的设置是比较细致的,它的要求就是要能够满足社会的实际需要,不仅仅要能够满足市场当前的需要,而且还要应对未来一段时间的需要。因此,高校在设置本校专业的时候,应当充分结合本地区产业结构要求,及时地调整好专业战略。就具体情况而言,在调整专业结构时,要根据市场行情,结合专业和学科的特点,将新需要调整的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进行相应更新。大力挖掘专业的潜力,提升专业的内涵,培养对社会有用的高素质人才。
    2、与区域经济协调发展
高等教育的专业设置还应当充分考虑本地区区域经济,要争取能够与产业结构结合。高等教育的主要作用是培养出高技能高素质创新型人才,要对全社会负责,要将高等教育中的知识都转换为生产力。而在这个过程中,大学生则作为技术型的主要力量,为社会、经济和文化都做出巨大贡献,促进本地区经济快速稳定发展。
因此,高校的专业设置要结合产业结构和经济需求,以服务本地区为目的,积极进行科学研究,为振兴区域经济努力。总之,高等教育要真正科学发展,就要协调好与地方经济发展的脉络关系,实现高等教育与地方需求共同进步、共同发展。高校的专业设置更要与地方产业紧密联系,与区域发展共同协调,争取能够为区域经济培养出合格的、高素质的人才,既能够促进高校发展创新,也能够促进区域经济发展。
   (四)推动高等教育地方化
1、加强政府的主导作用进行统筹调控
在当前市场体制下,应该适当改革高等教育体制,提高政府的主导性作用,使政府能发挥更多的自主性和积极性。政府和高校应当加强沟通合作,互助共荣,在高等教育的发展进程中准确地进行定位。在政府与高校的合作共建中,政府应当发挥自己的主导作用,在高校的战略发展中提供建议,并大力支持高校进一步发展。高校应该积极响应政府的号召,为地方建设做出贡献。政府与高校应该通力合作,政府配合高校对其校园规划建设进行统筹规划,合理调控,使其能够适应地方发展的要求。
2、加强高校建设适应地方经济发展
地方性高校在区域建设中有着重要的作用。地方发展需要高校培养并提供优秀的技术型人才;需要地方高校进行技术科研,提供科研成果,以高科技为生产力,为地方企业提供更多的技术支持。所以,地方高校在制订人才培养计划的时候要综合考虑地方产业以及经济特色和需求,合理调整专业结构设置,追求多元化$多样化的人才培养方法,以满足社会的需求。地方高校不仅如此,还要不断增强自身的办学条件和实力,提升教育的科技含量和实际水平。以教育为宗旨,立足地方产业发展,合理制定发展规划,办出人民满意$社会需要的高等教育,服务地方社会和经济发展。
    四、小结
   高等教育大众化是社会发展的趋势,它可以使更多的人都有入学机会,但是高等教育仍然存在一些问题。本文通过对高等教育大众化的负面影响入手,从办学条件、教学质量、经济负担和教育公平进行分析。接着分析我国高等教育大众化存在的问题,主要有公平问题、经费问题、教学质量问题和就业问题等方面。最后提出了四个方面的对策建议,对促进高等教育大众化健康发展有一定的意义。 

打印】【 关闭】 【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