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网站首页 >> 决策参考

湖北文理学院关于印发《创建综合性大学工作方案》的通知
发表时间:2013-04-20 作者: 浏览:

各二级学院党委、机关党委、附属医院(市中心医院)党委、直属党总支,各单位、各部门:

《创建综合性大学工作方案》已经学校党委常委会研究通过,现予印发,请认真组织学习并抓好贯彻落实。

 

 

                         中共湖北文理学院委员会

湖  北  文  理  学  院

                                     2013年3月18日


湖北文理学院创建综合性大学工作方案

          (2012-2015)

根据襄阳市“两个中心、四个襄阳”建设和学校自身发展的需要,经过充分调研论证,学校于2011年提出创建综合性大学,规划经过5年左右的建设,实现学校更名“大学”;再经过10年左右的建设,将学校建设成为区域一流、特色鲜明、高水平的地方综合性大学。为了推进创建综合性大学建设进程,进一步明确综合性大学创建工作的目标任务、时间安排、主要措施和工作要求,特制定本方案。

一、指导思想

  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以“内涵发展、实力提升、彰显特色”为主线,按照“统一规划、全面建设、优选路径、重点突破、跨越发展”的建设思路,聚内部合力,借外部资源,努力实现学校创建综合性大学的目标。

二、总体目标

  全面提升学校内涵实力,2015年实现更名“大学”,为将学校建设成为区域一流、特色鲜明、高水平的地方综合性大学奠定坚实的基础。

三、时间安排及工作任务

根据教育部有关规定和工作程序,湖北省下一轮申报更名大学的时间节点为2015年。根据省市要求和我校实际,学校把2015年确定为申请更名大学的时间节点。为此,按照建设目标要求,从2012年到2015年,将学校创建综合性大学工作分年度予以安排:2012年为创建工作启动年;2013年为全面建设年;2014年为重点攻坚年;2015年为迎评冲刺年。各年度重点工作及主要目标任务如下:

  2012年度:创建工作启动年

  本年度的主要目标任务是:完成创建综合性大学总体规划和建设方案;成立学校综合性大学创建工作领导小组和工作机构;分解创建工作任务;争取省市支持;开展宣传发动,正式启动创建工作。具体重点工作如下:

  (一)创建规划与设计:完成《湖北文理学院创建综合性大学建设规划(方案)》的论证编制工作;成立学校创建综合性大学工作领导小组和工作机构,组建工作专班;向省市政府和上级教育行政主管部门汇报综合性大学创建工作,积极争取省市政策、经费和项目支持,明确具体支持事项;积极争取重点高校对口支持,签署对口合作协议,落实具体合作项目;设计编制《湖北文理学院创建综合性大学工作方案》,逐项分解创建工作任务,明确任务目标、完成时间、责任单位(见附件);以“四提”为抓手,全面提升全校精神面貌和工作状态;加强对外宣传,形成创建工作的良好内外环境。

(二)人才培养:省级教研立项4-6项;新兴(支柱)产业项目2-3项;新增专业1-2个;有2-3项教学成果通过省级专家评审;改造专业3-4个;开展专业、课程教师专业技术职称结构调整;着手规划三大主要学科门类本科专业学生人数比例;新增教学科研仪器设备2000万元以上,新增图书5万册以上。

  (三)科学研究:立项建设省级重点实验室1个;获批国家级科研项目10项、省部级科研项目30项;年度科研经费超过2000万元;获批省级研究中心、重点研究基地2-3个;获得省部级科研成果5项以上;获批省级科技创新团队1-2个;核心期刊公开发表学术论文250篇以上。

  (四)学科建设与研究生教育:完成学科建设和硕士点建设规划;获批省级重点学科、重点培育学科3-4个;在校联合培养研究生超过100人。

  (五)人才队伍建设:引进教授博士30-40人;引进学科团队2-3个;引进各类人才工程人选2-3人;新增教授10人以上、副教授30人以上;培训、培养教师40-50人。

  (六)校园建设:完成隆中新校区三期工程,医学楼、工科楼、运动场投入使用。

2013年度:全面建设年

本年度的主要目标任务是:创建工作的目标任务、工作要求、实现路径深入人心,创建工作全面有序推进;建立创建工作督办、考核和责任追究机制,形成创建工作合力;省市支持的各项政策落实到位;重点高校帮扶实质性开展;一般性申大指标全面达标,核心约束性指标取得实质性进展;学校管理体制机制更具活力。具体重点工作如下:

(一)创建规划与设计:印发并组织学习《湖北文理学院创建综合性大学工作方案》;召开创建工作动员大会,开展干部、教师培训,进一步明确申大目标、任务、责任和实现路径,营造创建氛围,形成共识,凝聚力量;完成二级单位创建目标任务再分解,完善创建工作年度目标考核制度,创建工作任务和工作责任落实到人;建立创建工作网络,建立创建工作例会制度、信息通报制度和责任追究制度,督办协调机制完善,各项工作推进有序;编制申大档案建设方案,规范建设申大档案;加大特色创建力度,服务地方、重点大学对口帮扶、省市支持取得实质性进展;实施学科专业、院系和机构调整,进一步优化学科专业结构,完成综合性大学的架构,形成综合性大学的管理体制和机制;开展效能建设,“四提”取得显著成效;完成数字化校园建设二期工程;进一步加强校园文化建设,特色进一步彰显;积极筹措资金,为综合性大学创建提供保障。

  (二)人才培养:获得省级教学成果一等奖1项;获得国家级、省级各类质量工程项目15项以上,省级教研项目5-6项;坚持人才培养服务地方,面向地方改造专业、招生和毕业生就业取得新进展,着力培育人才培养服务地方特色;优化教师配备,各类专业、课程教师专业技术职称结构达到规定要求;实施学科专业结构调整,三大主要学科门类理学、工学、人文学科的在校全日制本科学生人数分别达到11%、25%、25%以上;普通教育学生当量规模达到17800人;进一步提高人才培养质量,反映学生质量的各项主要指标名列全省同类院校前列;新增教学科研仪器设备3000万元以上,新增图书5万册以上。

(三)科学研究:获得国家级科研项目15项,省部级项目

30项;获得省部级科学成果奖5项,其中国家级1项;新增省级重点实验室(工程技术中心、人文社科重点研究基地)2个;年度科研经费达到5000万元;获批省级科技创新团队1个;在核心期刊公开发表学术论文300篇,其中主要检索80篇;深入推进科研服务地方,有3-4个项目取得明显成效。

  (四)学科建设与研究生教育:取得独立举办研究生教育权;机械工程、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中国语言文学等3个学科中获得2-3个研究生教育点,当年招生不少于50人;联合培养研究生不少于150人,其中与1-2个学校联合培养取得实质性突破。

  (五)人才队伍建设:专任教师规模达到860人,其中博士170人,高职称教师360人,教授100人;完善兼职教师档案库,兼职教师达到100人;引进学科科研团队1-2个;引进培养国家、省各类“人才工程计划”人选1-2人;引进教师60人,其中博士、教授40人以上;积极争取政策支持,改革职称评审,新增教授10人、副教授35人以上;实施教师培养计划,选派40-50名教师攻读博士学位或国内外研修、访学;15-20名教师到企事业单位实践锻炼。

  2014年度:重点攻坚年

本年度的主要目标任务是:全面达到或超过《普通本科学校设置暂行规定》关于更名大学的各项约束性指标;学校申请更名大学的硬件软件条件基本达到;完成自评工作和自请专家预审工作;初步完成申请报告及相关材料的撰稿工作。具体重

点工作如下:

  (一)创建规划与设计:进一步推进二级单位创建目标任务落实,开展核心指标和特色项目的专项检查和考核,加大对重点、特色项目的督办和总结,确保各项创建目标任务的实现;基本完成学校创建档案建设工作;开展自评整改工作;邀请专家进校预评估;基本完成申请材料准备工作。

  (二)人才培养:获得国家级、省级各类质量工程项目20项以上,有2-3个在全省乃至全国有较大影响的项目;获得省级教研项目5-6项,培育1-2项国家级教学成果;当年面向地方招收、就业的学生不少于1/3;有3-4个面向地方改造专业、培养人才项目形成特色;教师配备合理,各类专业、课程教师专业技术职称结构优于规定标准;三大主要学科门类理学、工学、人文学科的在校全日制本科学生人数分别达到13%、30%、25%以上;普通教育学生当量规模达到18000人;反映学生质量的各项指标名列全省同类院校前列;新增教学科研仪器设备3000万元以上,新增图书5万册以上;完成人才培养服务地方和重点高校帮扶特色的总结。

  (三)科学研究:获得国家级科研项目15项,省部级项目35项;获得省部级科学成果奖不少于10项,其中国家级1项;新增省级重点实验室(工程技术中心、人文社科重点研究基地)2个;年度科研经费达5000万元;获批省级科技创新团队1个;在核心期刊公开发表学术论文500篇,其中主要检索100篇;完成科研服务地方和重点高校帮扶特色的总结。

  (四)学科建设与研究生教育:新增2个省级重点学科;新增3-4个研究生教育点,当年招生不少于100人;联合培养研究生不少于150人,其中与2-3个学校联合培养取得实质性突破;完成人才培养服务地方和重点高校帮扶特色的总结。

  (五)人才队伍建设:专任教师规模达到920人,其中博士210人,高职称教师390人,教授110人;兼职教师达到150人;引进学科科研团队1-2个;引进培养国家省各类“人才工程计划”人选2-3人;新增教授10人、副教授30人以上;继续实施教师培养计划,选派40-50名教师攻读博士学位或国内外研修、访学;15-20名教师到企事业单位实践锻炼。

  2015年度:迎评冲刺年

  本年度的主要目标任务:各项申大目标任务全面或超额完成;正式向省政府提交申请报告,接受并通过省教育厅专家组考察评议;完成专家考察评议后的整改和材料修订工作;接受并通过教育部专家组考察评议。具体重点工作如下:

  (一)创建规划与设计:全面完成评估档案建档工作;年初正式向省教育厅和省政府提交更名大学的申请和相关材料;设计制作迎评专题展览;完成迎评各项准备工作;迎接省教育厅组织的专家考察评议;根据专家意见整改;接受教育部专家考察评议。

(二)人才培养:获得国家级、省级各类质量工程项目20项以上,有5-6个在全省乃至全国有较大影响的项目;获得省级教研项目6项以上,培育1-2项国家级教学成果;当年面向

地方招收、就业的学生超过1/3;面向地方改造专业、培养人才形成鲜明特色;教师配备合理,各类专业、课程教师专业技术职称结构优于规定标准;三大主要学科门类理学、工学、人文学科的在校全日制本科学生人数分别达到15%、30%、25%以上;普通教育学生当量规模稳定在18000人;反映学生质量的各项指标名列全省同类院校前列;新增教学科研仪器设备3000万元以上,新增图书5万册以上。

  (三)科学研究:获得国家级科研项目20项,省部级项目40项;获得省部级科学成果奖不少于8项,其中国家级1项;新增省级重点实验室(工程技术中心、人文社科重点研究基地)2个;年度科研经费达5000万元;获批省级科技创新团队1个,教育部科技团队1个。

  (四)学科建设与研究生教育:获得硕士学位授予权;研究生教育点达到10个以上,其中规划内三大主要学科研究生教育点分别达到2个以上;在校研究生数量不少于200人。

  (五)人才队伍建设:专任教师规模达到960人,其中博士达到240人,高职称教师420人,教授120人;兼职教师达到180人;引进培养国家省各类“人才工程计划”人选2-3人;引进教师40人,其中博士、教授30人以上;新增教授10人、副教授30人以上;继续实施教师培养计划,选派40-50名教师攻读博士学位或国内外研修、访学;15-20名教师到企事业单位实践锻炼。

  四、主要工作措施

  1、积极争取省市政策、项目、经费支持,以及重点大学的帮扶支持,努力创造良好的外部环境和工作条件。

  2、加强思想动员,统一思想,形成共识,举全校之力,聚民心民智,营造良好的创建工作氛围。

  3、成立创建综合性大学工作领导小组和工作机构,组建工作专班,分解工作任务,加强组织领导和工作协调,形成统一领导、分工协作、运转有序的创建工作格局。

  4、建立创建工作目标考核与责任追究制度。

  5、建立工作例会和工作简报、信息通报制度,定期研究、通报工作进度,研究解决矛盾困难,加大工作督办和落实力度。

  五、工作要求

  创建综合性大学是我校根据襄阳经济社会发展和高等教育发展的新形势,谋求学校更好更快发展所做出的重大战略选择,对我校的改革和发展既是一次难得的机遇,又是一次严峻的挑战。同时,创建综合性大学也是教育部和省政府对我校办学能力和办学水平的一次全方位评价和检阅,关系到学校的声誉和未来的发展,关涉全校师生员工的切身利益。

  全校上下要以主人翁的责任感和使命感,统一思想,提高认识,把创建综合性大学作为我校生存和发展的大事,一心一意谋发展,聚精会神抓创建,以奋发有为的工作热情和求真务实的工作态度,积极投入到学校综合性大学创建工作中去。

各级领导干部和广大党员要发挥带头和表率作用,各单位部门和全体教职员工要认真履行岗位职责。全校上下都要按照

创建工作目标和任务要求,坚持高标准、严要求,把方方面面、点点滴滴的工作做细、做实,做到位、做规范,确保学校的创建目标顺利实现。

 

 

 

 

附件:湖北文理学院创建综合性大学指标体系与目标分解

 

                          

 

 

中共湖北文理学院委员会

                           湖  北  文  理  学  院

2013年3月18日

 

 

 

 

 

 

 

 

 

 

────────────────────────────

湖北文理学院办公室              2013年3月18日印发

────────────────────────────


附件:

湖北文理学院创建综合性大学指标体系及目标分解

一级

指标

二级指标

观测标准及描述

建设目标

完成时间

责任单位

Ⅰ.

办学

规模

Ⅰ?1

学生规模与结构

Ⅰ?1?1●全日制在校生8000人以上

18000人(当量数)

2015

学生处、教务处

Ⅰ?1?2●在校硕士生数不低于全日制本科在校生总数的5%

≥150人

2015

学科建设与研究生处

Ⅰ?1?3●每个主要学科门类的全日制本科在校生均不低于全日制本科以上在校生总数的15%

工    学≥30%;

理    学≥15%;

人文学科≥25%

2015

教务处、学生处

Ⅱ.

学科

专业

Ⅱ?1

学科与专业结构

Ⅱ?1?1●拥有3个以上学科门类作为主要学科,且每个主要学科门类中的普通本科专业应能涵盖该学科门类3个以上的一级学科

建设工学、理学、人文学科三个主要学科门类,且每个学科门类中的普通本科专业涵盖该学科门类3个以上的一级学科

2014

教务处

Ⅱ?1?2●学校的普通本科专业总数至少在20个以上

50个左右

2015

教务处

Ⅱ?1?3学科专业设置主动适应地方经济社会发展需要,结构合理

调整和优化专业结构,效果显著;学科平台建设主动对接地方支柱产业;专业设置与地方经济社会发展需求相适应

2015

教务处

Ⅱ?2

硕士点建设

Ⅱ?2?1●学校至少有10个硕士点,且每个主要学科门类至少有2个硕士点

硕士点总数达到10个以上,且每个主要学科门类至少2个硕士点

2015

学科建设与研究生处

Ⅱ?2?2●有5届以上硕士毕业生

至少有一届硕士毕业生

2015

学科建设与研究生处

Ⅲ.

师资

队伍

 

 

 

 

Ⅲ.

师资

队伍

 

 

Ⅱ?3

师资队伍数量

Ⅱ?3?1●专任教师总数应使生师比不高于18:1

17:1(不少于960人,净增专任教师165人以上)

2015年5月

人事处

Ⅱ?3?2●兼任教师人数应当不超过专人教师的1/4

不超过190人(聘任专任教师180人左右)

2015年5月

人事处

Ⅲ?1

专任教师结构

Ⅲ?1?1●专任教师中具有研究生学历的教师比例应达到50%以上

≥80%(不少于762人,净增研究生学历教师165人以上)

2015年5月

人事处

Ⅲ?1?2●专任教师中具有博士学位的教师比例应达到20%以上

≥25%(不少于238人,净增具有博士学位教师110人以上)

2015年5月

人事处

Ⅲ?1?3●专任教师中具有高级专业技术职务的教师数应不低于400人

420人(净增具有高级专业技术职务的教师120人以上)

2015年5月

人事处

Ⅲ?1?4●专任教师中具有正教授职务的教师数应不低于100人

120人(净增具有正教授职务的教师40人以上)

2015年5月

人事处

Ⅲ?2

教师引进与培养

Ⅲ?2?1有教师引进、培养培训的政策措施

教师引进、培养培训制度完备且认真落实

每年

人事处

Ⅲ?2?2高层次人才和高水平团队引进成效显著

引进教授博士110名以上;国家和省各类人才工程计划人选10-12人;高水平学科科研团队3-4个

2013-2015年5月

人事处

Ⅲ?2?3有一直规模结构合理的兼职教师队伍

引进兼职教师180名,且学科、职称结构合理

2013-2015年5月

人事处

Ⅲ?2?4有教师培养培训的政策措施

教师培养培训制度完备且认真落实

每年

人事处

Ⅲ?2?5教师培养培训形式多样,效果显著

以攻读博士学位、访问学者、国外研修、课程进修、实践锻炼等多形式培养培训教师180-200人;培养各类人才工程计划人选5-6名

2013-2015年5月

人事处

Ⅳ.

教学

水平

人才

培养

质量

 

 

 

 

Ⅳ.

教学

水平

人才

培养

质量

 

Ⅲ?3

教师配备

Ⅲ?3?1●各门公共必修课程和专业基础必修课程,应当分别配备具有副高级专业技术职务以上的专任教师2人以上

超过规定标准

2014年

教务处、人事处

Ⅲ?3?2●各门专业必修课程,应当分别配备具有副高级专业技术职务以上的专任教师1人以上

超过规定标准

2014年

教务处、人事处

Ⅲ?3?3●每个专业配备具有正高级专业技术职务的专任教师1人以上

超过规定标准

2014年

教务处、人事处

Ⅳ?1

教学能力与水平

Ⅳ?1?1●具有较强的教学力量和较高的教学水平

教授副教授为本科生授课率达到100%;有提高教师教学水平的具体政策与措施;学生评教优良率达到90%以上

每年

教务处

Ⅳ?1?2●普通高等学校本科教学工作水平评估结论达到“良好”以上

巩固本科教学水平评估成果;校内教学评估体系完善;机构健全,工作有力,成效显著;上级主管部门组织的各类教育教学评估成绩均为“良好”以上

每年

教务处

Ⅳ?1?3●近两届教学成果评选中至少有2个以上项目获得过国家级一、二等奖或省级一等奖

获得省级教学成果一等奖1项;培育能够冲击国家或省级一等成果奖的项目2-3项;积极争取其他国家或省级教学奖励1-2项

2015

教务处

Ⅳ?1?4有一批国家级、省级质量工程项目,建设效果明显

每年获批国家级、省级质量工程项目10项以上,项目建设成果对本科教学具有显著的示范作用

2013-2015

教务处

Ⅳ?1?5重视教学研究与改革,有一批较高级别和水平的教学研究与改革项目和成果

每年获批省级以上教研教改项目6-8项,项目研究成果对提高人才培养质量具有明显的促进作用

2013-2015

教务处

Ⅳ?2

人才质量和社会声誉

Ⅳ?2?1新生第一志愿率和录取分高

名列全省同类院校前列

每年

学生处

Ⅳ?2?2学生参加高级别的学科竞赛获奖成果多

名列全省同类院校前列

每年

教务处、学生处

Ⅳ?2?3学生考研录取率高

学生考研率逐年提高,录取率达到20%以上

2015

教务处

Ⅳ?2?4毕业生就业质量和创业率高,社会评价好

名列全省同类院校前列

每年

学生处

Ⅴ.

科研

能力

水平

Ⅴ.

科研

能力

水平

 

Ⅴ?1

科研能力

Ⅴ?1?1有一批具有较高水平的学科科研团队

拥有省级以上科研创新团队5个以上

2015

科研处

Ⅴ?1?2获得一批国家级、省部级科研项目

每年获批国家级项目15项以上,省部级项目30项以上

2013-2015

科研处

Ⅴ?2

科研经费

Ⅴ?2?1●近5年年均科研经费至少应达到3000万元

每年科研经费5000万元以上

2013-2015

科研处

Ⅴ?3

成果与奖励

Ⅴ?3?1●近5年科研成果获得省部级及以上奖励20项,其中至少有2个国家级奖励

每年获省部级及以上科研成果奖励5项以上,其中国家级奖励1项以上

2013-2015

科研处

Ⅴ?3?2有一定数量的专利成果

每年获得专利成果70项以上

2013-2015

科研处

Ⅴ?3?3发表一批具有高质量的学术论文、专著

每年发表核心期刊论文300篇以上,检索文章100篇以上,出版著作30部以上

2013-2015

科研处

Ⅴ?4

重点实验室

Ⅴ?4?1●有省部级及以上重点实验室至少2个

拥有省部级重点实验室2个以上

2014

实验室与设备管理处

Ⅴ?5

重点学科

Ⅴ?5?1 ●有省部级及以上重点学科至少2个

拥有省部级重点学科6个

2014

学科建设与研究生处

Ⅵ.

基础

设施

Ⅵ?1

土地与建筑面积

Ⅵ?1?1●生均占地面积应达到60平方米以上

>60平方米

2014

后勤与基本建设处

Ⅵ?1?2●生均校舍面积应达到30平方米以上

>30平方米

2014

后勤与基本建设处

Ⅵ?1?3●生均教学行政科研用房面积应达到20平方米以上

>20平方米

2014

后勤与基本建设处

Ⅵ?2

仪器设备

Ⅵ?2?1●生均教学科研仪器设备不低于5000元

≥10000元;每年新增教学科研仪器设备值不少于3000万元

2015;每年

实验室与设备管理处

Ⅵ?3

图书

Ⅵ?3?1●学校生均适用图书不低于100册

≥100册;每年新增图书不少于5万册

每年

图书馆

Ⅵ?3?2●建有现代电子图书系统和计算机网络服务体系

建有完备的现代电子图书系统和计算机网络服务体系,服务效果好

2014

图书馆、网络中心

Ⅵ?4

实习、实训场所

Ⅵ?4?1●学校必须拥有相应的教学实践、实习基地

所有专业都有建有相对稳定、满足学生

实习、实训需要的基地,实习、实训效果

 

 

2014

 

 

教务处

Ⅵ?4?2●有必需的教学实习工厂和固定的生产实习基地

Ⅵ?4?3●有附属的实验学校或固定的教育实习学校

Ⅵ?4?4●有一所直属附属医院和适用需要的教学医院

 

 

 

 

 

 

 

 

 

 

 

Ⅶ.

特色

创建

 

 

 

 

 

 

 

 

 

 

 

 

 

 

 

 

Ⅶ.

特色

创建

 

 

Ⅶ?1

 

服务地方

Ⅶ?1?1服务地方的体制机制健全

建立了校地合作的领导体制和运行机制

2013

校办

学校有支持教师服务地方的政策措施

2013

科研处、教务处

Ⅶ?1?2人才培养服务地方形成特色

政策支持襄阳市学生报考我校,每年录取襄阳籍学生达到1/3以上

每年

学生处

结合地方需要调整改革专业和课程设置,实施人才培养模式改革;有4-6个项目形成鲜明特色

每年;2015

教务处

鼓励毕业生面向地方就业创业,每年在襄阳就业的应届毕业生达到1/3以上

每年

学生处

Ⅶ?1?3科学研究服务地方形成规模

 

所有的重点学科、科研机构、科研平台、工科专业与地方企业行业实现对接,并有具体的合作项目且成效显著;有4-6个项目形成鲜明特色

每年;2015

所涉项目部门和二级学院

每年有一定比例的教师参与地方或企业的科技交流与合作并取得成效

每年

科研处、二级学院

学校每年横向经费的80%来自襄阳市;市级科研成果奖占有较大比重

每年

科研处、二级学院

Ⅶ?1?4智力服务地方取得实效

每年有一定规模的教师参与地方政府、企业、农村、社区的决策、咨询和培训服务

每年

科研处、二级学院

每年为地方发展提供一定数量高水平的咨询研究报告

每年

科研处、二级学院

每年有15-20名教师脱产到企业、基层实践锻炼,提供咨询服务和技术指导

每年

人事处、科研处

Ⅶ?2

高校帮扶

Ⅶ?2?1有重点高校帮扶具体项目和内容

与重点高校签署了对口帮扶协议

2012

所涉项目部门和二级学院

Ⅶ?2?2重点高校帮扶取得明显成效

协议中的项目内容全部得到落实,并对学校内涵发展取得实质性效果,有特色

2014

 

 

所涉项目部门和二级学院

Ⅷ?1

政府支持

Ⅷ?1?1政策支持

地方政府明确作出支持创建决定或决议,有明确支持的具体项目

2013

校办、发展规划与政策法规处

Ⅷ?1?2组织领导支持

成立支持创建工作的领导机构和工作机构,工作成效明显

2013

校办、发展规划与政策法规处

Ⅷ?1?3经费支持

有支持创建的专项经费,落实效果好

每年

所涉项目部门

 

 

 

 

 

 

 

 

 

 

 

 

 

 

Ⅷ.

创建

工作

学校

管理

 

 

 

 

 

 

Ⅷ.

创建

工作

学校

管理

Ⅷ?2

创建规划设计

Ⅷ?2?1有综合性大学建设规划

综合性大学建设规划或方案通过专家论证评审

2012

发展规划与政策法规处

Ⅷ?2?2有综合性大学创建工作方案

工作方案项目化、路径化,切合实际,具有较强的可操作性

2013

发展规划与政策法规处

Ⅷ?3

创建工作机制

Ⅷ?3?1创建工作氛围浓厚,目标任务明确

开展了全面系统的宣传动员、人员培训,全校上下形成共识,创建工作的目标、任务、时间节点人人皆知,师生参与积极性高

2013-2015

宣传部

Ⅷ?3?2创建工作机构健全,组织协调有力

成立了学校创建工作领导小组和专门机构,组织指导创建工作有序、有力、有效;全校创建工作网络健全

2013-2015

发展规划与政策法规处

Ⅷ?3?3有综合性大学创建工作机制、运行机制、保障机制,执行效果好

创建工作目标任务逐年逐级分解,做到任务到人,责任到人,工作进展有序

每年

发展规划与政策法规处,全校各单位部门

建立了创建工作目标考核、责任追究和信息通报制度,并严格执行

2013

发展规划与政策法规处、纪委监察处

Ⅷ?4

领导班子建设

Ⅷ?4?1●具备法律规定的高校领导任职条件;具有较高政治素质和管理能力、品德高尚;熟悉高等教育、有高等教育副高级以上专业技术职务

符合规定要求

 

2015

 

组织部

Ⅷ?5

办学思想与理念

Ⅷ?5?1学校办学思路清晰,定位准确

学校有办学思路和办学定位的准确表述,且深入人心,落实效果好

2013

发展规划与政策法规处,学校各单位部门

Ⅷ?5?2学校办学理念先进,建立了与综合性大学相适应的现代大学制度

有完善的大学章程,校院两级体制机制健全;执行情况好

2013

发展规划与政策法规处,学校各单位部门

Ⅷ?6

校园文化

Ⅷ?6?1校训和大学精神

校训和大学精神深入人心,并在教学、科研、育人、管理中得到充分体现

每年

宣传部、所涉项目单位

Ⅷ?6?2校风(教风、学风、干部工作作风)建设

教风、学风、干部工作作风各具特色

每年

宣传部、所涉项目单位

Ⅷ?6?3校园文化建设特色

校园文化建设特色鲜明

每年

宣传部、所涉项目单位

Ⅷ?7

学校管理

 

Ⅷ?7?1干部队伍建设

干部配备合理,整体素质较高,干部的带头作用发挥好

每年

组织部

重视干部教育管理、学习培训和交流,干部的能力和水平适应学校发展要求

每年

组织部

干部的大局意识、协作意识、服务意识强,师生满意度高

每年

组织部

Ⅷ?7?2机关效能建设

机关工作作风好,工作效率高,目标任务完成好

每年

纪委监察处、机关各部门

机关协作意识、服务意识强,师生满意

每年

纪委监察处、机关各部门

Ⅷ?7?3二级学院建设与管理

党政班子团结协作、进取,师生满意度高

每年

二级学院

办学主体意识强,积极性、主动性得到发挥,目标责任落实好

每年

二级学院

Ⅷ?8

后勤保障

Ⅷ?8?1办学资源利用

学校办学资源管理与调配科学规范有效服务教学科研和师生员工,资源利用率高

每年

指标所涉部门单位

Ⅷ?8?2校园信息化建设

学校网络、图书情报等信息化建设水平和利用程度高,有效支撑学校各项工作

每年

网络中心、图书馆

Ⅷ?8?3创建工作档案

制定创建档案建设方案,并规范建档

每年

档案馆、发展规划与政策法规处

Ⅷ?8?4校园建设

校园平安、和谐,环境优美,师生满意

每年

后勤与基本建设处、保卫处

Ⅷ?8?5经费保障

资金筹措措施有力,经费来源渠道多样,办学和创建经费得到保障

每年

计划财务处

 

说明:1、表中带●号的指标为教育部关于“大学”建设标准的约束性指标,其他指标系根据学校实际列出的应当完成的指标。

      2、本表列出的指标是从学校层面提出的要求,各责任单位和部门应当根据自身的工作职能作进一步的任务分解并落实到人。

      3、本表所列的承担任务的责任单位只列了主要的单位,凡需要多各单位协作完成的任务,由所列第一责任单位协调其他单位完成;第一责任单位的分管领导为该项任务的责任领导。

      4、各责任单位要根据本表所列的目标任务,分年度制定落实目标任务的路线图。路线图制定由发展规划与政策法规处、纪委监察处督促落实。

打印】【 关闭】 【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