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网站首页 >> 发展规划

湖北文理学院2013年党政工作要点
发表时间:2013-09-12 作者: 浏览:

一、指导思想
2013年,是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大精神的开局之年,是全面推进综合性大学创建工作的关键之年。学校工作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以立德树人为根本,以创建工作为主线,以深化改革、强化绩效、系统联动为抓手,进一步解放思想,更新观念,转变方式,加快发展,全力推进教育教学、学科建设、科学研究、人才队伍和作风效能等各项工作再上新台阶,努力为实现更名“大学”的目标夯实基础。
二、总体要求
一是明确工作思路,即全面推进,系统联动,重点提质,难点突破,整体提升。二是创新发展举措,即凝神聚力,借智助力;创新机制,激发活力;强化效能,务实竞进。三是倡导精神驱动,即以更强的责任意识,积极担当作为;以更高的目标要求,扩大“四提”成效;以更佳的方法路径,实现克难攻关;以更实的工作作风,推动任务落实。
三、主要目标
1、创建工作扎实有效推进。积极宣传发动,创建工作目标内涵、责任任务、实现路径深入人心;省市支持政策落实到位,襄阳市出台支持综合性大学创建工作的决定,明确市校共建体制机制;印发实施《湖北文理学院创建综合性大学工作方案》,督办协调机制完善,各项工作推进有序。
2、人才队伍建设成效扩大。继续加大高层次拔尖人才引进和培养力度,获批国家、省(部)级人才工程人选1人以上,引进学科(科研)团队1个,实质性引进学科带头人2-4人,引进博士、教授35人以上,其中具有国际教育背景人才4-7人。引进“楚天学者”3-5人,引进“隆中学者”5-8人,聘用“彩虹学者”6-8人。选派60-80名教师分别参加海外研修、骨干培训、名校访学、课程进修和企业锻炼。
3、人才培养特色初步彰显。适应区域经济社会发展和学科发展需要,完成院系、学科重组,调整优化专业结构;深化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完善联合培养人才机制,改革课程体系设置,彰显以能力培养为核心、以校企深度合作为特征的人才培养特色。调整4-6个适应性不强的专业,改造3-5个基础学科专业,增设2-4个与地方产业发展关联度高的专业。4-6个专业与襄阳市龙头(支柱)产业实行实质性对接,培育2-3个专业品牌。获得省级“本科教学工程”项目16-20项。
4、科研整体实力持续提升。获得国家级项目15项以上,省部级项目30项以上,实现科研经费5000万元。获批襄阳市科技成果一等奖10项以上,省部级以上(含省部级)奖励5项以上,力争国家级奖项实现突破。新增省部级以上(含省部级)重点实验室1个以上、基地或工程中心1个以上,省级科研团队1个以上。
5、学科建设水平稳步提高。获得硕士(专业)学位授予权。遴选新增校级重点培育学科1-2个,顺利通过省级重点学科绩效考核评估。与华中科技大学实质性开展硕士研究生联合培养工作,新增联合培养研究生人数50人,在校总人数达到150以
上;新增重点高校兼职硕士生导师10人左右,争取兼职博士研究生导师取得突破。
6、重点项目建设落在实处。严格落实省级重点学科立项建设项目任务书,加强绩效考评考核,确保完成建设期总体目标任务和年度目标任务。理顺协同创新中心工作机制,落实建设任务,确保年内由培育层次提升为认定层次。组织实施省级重点实验室课题招标,完成建设进度目标,基础设施、研究条件和研究队伍等达到评估要求。完成先进制造工程研究院法人注册,落实土地规划和研发大楼设计工作,加快推进成果转化和先进制造技术专业人才培养。
7、成人成才教育成绩突出。立德树人理念贯穿招生宣传、教育教学、困难帮扶、就业创业各环节,育人环境和谐。学生规模净增700人;毕业生考研率达到40%,就业率达到90%,协议就业率达到65%,合同就业率达到40%,湖北就业率达到75%,襄阳就业率达到45%,创业率达到1%。创业典型得到深入总结和大力推广。积极争创湖北省大学生科技创业孵化园和襄阳市就业创业培训基地。
8、支撑保障能力日益增强。实现事业收入3.2亿元,争取中央财政专项资金1000万元、襄阳市支持创建工作专项资金5000万元,继教学院上缴经费600万元。绩效工资改革政策落实到位。三期建设工程全部投入使用。后勤保障能力显著增强。实验室开放和共享机制完善。图书情报信息检索方便快捷。校园网服务支撑能力不断提升。
9、作风效能建设效果明显继续贯彻落实“四提”要求,
出台实施《机关作风效能建设考评办法》,改进和实化职能部门责任目标考核工作,扎实开展治庸问责活动。全校干部职工精神面貌明显改观,群众满意度不断提高。
10、党建和思想政治工作引领发展。党建和思想政治工作卓有成效,营造出和谐奋进的发展环境。各项政策导向鲜明,发展举措得力,干部职工高度认同,创先争优氛围浓厚。最佳文明单位和平安校园创建成果不断扩大,教职工主人翁意识和归属感明显增强。
四、主要工作
1、党建和思想政治教育、宣传工作:汇聚正能量,提振精气神;宣传内涵成果,展示学校形象。
深入学习贯彻党的十八大精神,组织开展“中国梦”系列宣传教育活动。贯彻落实全国和全省高校党建工作会议精神,发挥好学校各级党组织的领导核心、政治核心和战斗堡垒作用。加强学生理想信念教育,推进立德树人工程。推进基层服务型党组织建设,服务学生成人成才、教师创新创业和学校跨越发展。加强作风建设,开展以为民务实清廉为主要内容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丰富和大力弘扬隆中精神,激励干部职工积极建功立业。以“创新、创优、创特,争先进”为主题,深化创先争优活动。实施干部活力、动力、能力建设工程,加强思想教育引领,丰富培训提高形式,加大交流轮岗力度,深化治庸问责活动,强化绩效考核措施。抓好在青年学生和青年教师中发展党员工作,扩大党在学校的组织基础。加强统战工作,团结引导党外人士发挥积极作用。落实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加强反腐倡廉教育和校园廉政文化建设,保持干部队伍纯洁性。开展中层干部经济责任审计,警醒和规范干部履职行为。推进“阳光治校”,加强重大项目审计和监督检查。健全反腐倡廉理论研究中心运行机制,打造理论研究和制度建设平台,凝练总结党建工作特色。实施学校形象塑造工程,强化“营销观念”,拓展报道深度,提升报道层次,宣传典型事迹,展示学校实力。
2、人才人事工作:深化高层次人才队伍建设,凸显团队作用;完善激励政策措施,引导干部职工干事创业。
继续加强高层次创新人才的引进、培养和推荐工作,统筹兼顾学科、质量、层次、学缘等因素,提高科研能力考核权重。加大学科团队、科研团队、教学团队建设力度,促进个体自发发展向团队集约发展转变。拓宽人才引进和培养渠道,发挥好省市引才项目和海外华侨团体的作用。积极对接协调,落实襄阳市“隆中人才支持计划”相关政策。抓好人才服务工作,营造尊重人才的良好氛围。开展教师定编定岗,促进部分教师分流转向。推行职称评审和聘任制度改革,完善学术评价体系,改革评审形式方法。实施校聘副教授制度。按照教学与科研并重的原则,完善教师教学、科研评价机制。落实教师培训提高措施,继续做好专业负责人、课程负责人培训和精品课程培训,中青年教师到国内知名大学访学及出国研修、教师参与企业实践活动、博士和教授承担校内讲座、新进教师导师制和考核等工作。出台绩效工资改革方案,建立“业绩为主,强化考核”的政策导向,鼓励干部职工干事创业,增加教职工总体收入。
3、人才培养工作:质量为本,协调发展;深化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彰显人才培养特色。
坚持规模、质量、结构、效益协调发展,施行院系及学科重组和专业结构调整,建立专业预警和淘汰机制。深化以能力培养为核心的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努力彰显校企深度合作的人才培养特色。一是健全应用型人才培养体制,推进专业综合改革,促进相关专业与地方龙头(支柱)产业开展实质性合作并取得突破性成效。二是完善人才培养标准,与行业企业共同确定专业人才培养规格、课程体系结构和学科基础平台课程设置。三是建设优质课程资源,提升通识教育必修课程、学科基础平台课程、专业学位课程和实践性课程建设质量。四是培养学生实践创新能力,实行实践教学课程化和项目化,推进实验室共享和开放,加强实践教学基地建设,促进专业综合技能训练与考核、毕业论文(设计)与实践实训实习有机结合。五是健全教学质量保障与监控体制机制,建立教师教学工作年度考核制度,实行教学基本状态数据库填报和教学质量年度报告制度,开展新办专业合格评估和重点专业评估。六是完善“孔明学院”人才培养体制机制,拓宽创新人才培养领域和形式,突出创新能力培养。
4、学科建设和科研工作:系统联动,重点建设;完善政策,增量提质。
研究建立人才培养、科学研究与学科建设的联动机制,增强项目和成果申报与学科建设的契合度。加强省级重点学科、协同创新中心和重点实验室建设,细化建设方案,明确建设时效,完善运行机制,强化绩效考评,努力发挥示范引领作用。以先进制造工程研究院为平台,深化产学研工作,努力服务地方,创建学科特色。紧扣国家和省相关工作时间节点,扎实做好硕士专业学位试点申报工作和硕士学位授予权申报准备工作。抓好省级研究生教育创新基地建设,确保顺利通过检查验收。加大各类项目培育扶持力度,增强学科建设和科研工作后劲。完善科研政策,强化绩效导向,推行科研工作年度目标任务学院化、个人化、刚性化,试行教师年度科研业绩排名公示制度。加强对既有项目的督促指导,保证项目顺利实施。坚持抓好项目申报工作,国家级项目增量提质,国家级成果奖力争突破,省部级项目和襄阳市科技成果奖提升质量。加强学报工作,不断办刊水平。加强大学生科研工作,鼓励学生参加教师项目研究。
5、学生和招生就业工作:坚持立德树人;扩大办学规模;提高就业质量。
坚持以立德树人为根本任务,教育引导学生坚定理想信念,提升能力素质,积极服务社会,做社会主义事业合格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发挥思想政治理论课主渠道作用,创新教学方法和手段,扎实推进党的十八大精神进教材进课堂进头脑工作。完善学生党员发展、教育、管理、服务和考评体系,丰富学生党建工作内涵。开展学生分层分类工作,针对性做好考研学生、科技创业学生、就业学生、“三困”学生的管理和服务。加大毕业生考研扶持力度,努力为重点高校输送优质生源。持续开展文明修身活动,引导学生明辨是非、厚德端行。以“隆中诸葛读书工程”为载体,深化学风校风建设。以培养学生实践创新能力为主旨,丰富校园科技文化体育活动。加快“隆中在线”学生服务平台建设,把握学生思想动态,解决学生实际困难。加强辅导员队伍建设、年度考核和交流,提升学生教育管理职业化水平。打造招生宣传品牌,加强生源基地建设,充分发挥校友作用,建立招生宣传长效机制。创新招生录取形式,力争在招收少数民族预科班、高水平运动员上取得突破。加强就业指导,完善服务体系,提高协议就业率和合同就业率。稳步推进创业工作,争取地方政策支持,提高科技创业率和本地创业率。
6、开放办学工作:拓宽渠道,丰富形式,扩大影响。
全面推进与华中科技大学对口支持与合作工作,完善帮扶机制,积极借智助力,针对性加快我校内涵建设。协商建立与华中师范大学对口支持与合作机制。加强与“四个襄阳”建设工作对接,积极提供人才和智力支持与服务;组织相关专业与地方龙头(支柱)产业深化合作,探索建立“企业学院”。提高中外合作办学层次,申报获批本科项目。扩大“走出去”和“请进来”规模,提高师生具有海外学术(学习)背景人数比例,聘请外国专家14人左右,实施“世界著名科学家来鄂讲学计划”;积极探索招收外国留学生工作。组织开展校友会换届,丰富理事会活动,加快校友分会建设,提升校友会的凝聚力和影响力。加强对外交流,学习借鉴先进经验,宣传学校发展成绩。
7、经费筹措和保障工作:全员理财,保证重点,提高效益;强化责任意识,提高服务质量。
更新理财观念,向积极财务和全校开源转变;深化预算改革,推进管理型预算;以省财政生均拨款、中央财政专项资金、襄阳市创建工作专项资金和职能部门对口项目及政策为重点,积极扩大资金总量;保证重点建设,继续加大对人才队伍、重点学科、重点实验室、科技创新和教学改革的投入;开展项目预算绩效考评,加强项目监督,提高资金效益。统筹加强全校实验室建设,归口统一管理,提升建设水平,健全共享机制,增强实验教学承载能力。强化“后勤无小事”观念,提升干部职工责任意识;建立基础性规范,深化水电管理改革,加大监管力度,建立维修台账。完成隆中校区在建项目,补办各类工程建设手续,启动东津新校区建设工作。紧密结合学科建设和科研工作需求,加强图书情报信息检索资源建设,改进图书购置工作。抓好校园网监管和维护,保证网络安全畅通。稳步推进建华路校区开发工作,落实校区安全稳定和后勤保障措施,维护好学校和教职工权益。加强校医院工作,提高基本医疗卫生保健水平。
8、综合管理工作:优化机制,理顺关系;强化绩效,创先争优。
优化校院两级管理体制,实化二级学院教学工作和学生工作主体地位。调整机构设置,理顺工作关系,加强事业发展规划、资产管理及经营、实验室建设与管理、教师教学能力培养等工作。完善年度责任目标考核体系,实化机关部门年度目标任务,加大奖惩力度,激励各单位部门创先争优。加强监察和审计工作,落实绩效考核政策措施,规范各单位部门经济活动。集中开展机关效能建设,改进工作作风,推动工作落实。完善招投标制度,提高建设质量,降低建设成本。加强管理队伍培训,提升能力素质。清理管理制度,简化办事程序。深化平安校园建设,抓好校园周边环境治理,加大校园巡逻力度,完善校园交通分时段管制制度,加强内保人员能力素质建设。改进工会工作,加强职工教育,推进民主管理,吸引和组织广大职工积极投身创建工作;组织召开四届一次“两代会”,完成工会换届工作;认真落实国家计划生育政策。加强老龄工作,优质服务,丰富活动,鼓励离退休老同志发挥余热。落实档案3A等级评审整改意见,不断提高档案建设水平。
9、理工学院、继教学院和附属医院工作
理工学院要继续推进内涵建设,规范学生教育管理,不断提高人才培养质量;建立与投资方责权分明、协调有序的合作办学机制;平稳完成学生搬迁工作。继教学院要统筹兼顾成人学历教育和职业技能培训鉴定工作,巩固办学效益;加大对函授站点监管力度,保证办学质量;加强自考助学班管理,提高学生毕业率。要加强附属医院(中心医院)领导班子建设,支持附属医院加快事业发展;发挥附属医院资源优势,切实落实临床医学专业实践教学环节,扩大附属医院和医学院科研工作成效。 

打印】【 关闭】 【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