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据襄阳市“两个中心、四个襄阳”建设和学校自身发展的需要,经过充分调研论证,学校于2011年提出创建综合性大学,规划经过5年左右的建设,实现学校更名“大学”;再经过10年左右的建设,将学校建设成为区域一流、特色鲜明、高水平的地方综合性大学。为了推进创建综合性大学建设进程,进一步明确综合性大学创建工作的目标任务、时间安排、主要措施和工作要求,特制定本方案。
一、指导思想
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以“内涵发展、实力提升、彰显特色”为主线,按照“统一规划、全面建设、优选路径、重点突破、跨越发展”的建设思路,聚内部合力,借外部资源,努力实现学校创建综合性大学的目标。
二、总体目标
全面提升学校内涵实力,2015年实现更名“大学”,为将学校建设成为区域一流、特色鲜明、高水平的地方综合性大学奠定坚实的基础。
三、时间安排及工作任务
根据教育部有关规定和工作程序,湖北省下一轮申报更名大学的时间节点为2015年。根据省市要求和我校实际,学校把2015年确定为申请更名大学的时间节点。为此,按照建设目标要求,从2012年到2015年,将学校创建综合性大学工作分年度予以安排:2012年为创建工作启动年;2013年为全面建设年;2014年为重点攻坚年;2015年为迎评冲刺年。各年度重点工作及主要目标任务如下:
2012年度:创建工作启动年
本年度的主要目标任务是:完成创建综合性大学总体规划和建设方案;成立学校综合性大学创建工作领导小组和工作机构;分解创建工作任务;争取省市支持;开展宣传发动,正式启动创建工作。具体重点工作如下:
(一)创建规划与设计:完成《湖北文理学院创建综合性大学建设规划(方案)》的论证编制工作;成立学校创建综合性大学工作领导小组和工作机构,组建工作专班;向省市政府和上级教育行政主管部门汇报综合性大学创建工作,积极争取省市政策、经费和项目支持,明确具体支持事项;积极争取重点高校对口支持,签署对口合作协议,落实具体合作项目;设计编制《湖北文理学院创建综合性大学工作方案》,逐项分解创建工作任务,明确任务目标、完成时间、责任单位(见附件);以“四提”为抓手,全面提升全校精神面貌和工作状态;加强对外宣传,形成创建工作的良好内外环境。
(二)人才培养:省级教研立项4-6项;新兴(支柱)产业项目2-3项;新增专业1-2个;有2-3项教学成果通过省级专家评审;改造专业3-4个;开展专业、课程教师专业技术职称结构调整;着手规划三大主要学科门类本科专业学生人数比例;新增教学科研仪器设备2000万元以上,新增图书5万册以上。
(三)科学研究:立项建设省级重点实验室1个;获批国家级科研项目10项、省部级科研项目30项;年度科研经费超过2000万元;获批省级研究中心、重点研究基地2-3个;获得省部级科研成果5项以上;获批省级科技创新团队1-2个;核心期刊公开发表学术论文250篇以上。
(四)学科建设与研究生教育:完成学科建设和硕士点建设规划;获批省级重点学科、重点培育学科3-4个;在校联合培养研究生超过100人。
(五)人才队伍建设:引进教授博士30-40人;引进学科团队2-3个;引进各类人才工程人选2-3人;新增教授10人以上、副教授30人以上;培训、培养教师40-50人。
(六)校园建设:完成隆中新校区三期工程,医学楼、工科楼、运动场投入使用。
2013年度:全面建设年
本年度的主要目标任务是:创建工作的目标任务、工作要求、实现路径深入人心,创建工作全面有序推进;建立创建工作督办、考核和责任追究机制,形成创建工作合力;省市支持的各项政策落实到位;重点高校帮扶实质性开展;一般性申大指标全面达标,核心约束性指标取得实质性进展;学校管理体制机制更具活力。具体重点工作如下:
(一)创建规划与设计:印发并组织学习《湖北文理学院创建综合性大学工作方案》;召开创建工作动员大会,开展干部、教师培训,进一步明确申大目标、任务、责任和实现路径,营造创建氛围,形成共识,凝聚力量;完成二级单位创建目标任务再分解,完善创建工作年度目标考核制度,创建工作任务和工作责任落实到人;建立创建工作网络,建立创建工作例会制度、信息通报制度和责任追究制度,督办协调机制完善,各项工作推进有序;编制申大档案建设方案,规范建设申大档案;加大特色创建力度,服务地方、重点大学对口帮扶、省市支持取得实质性进展;实施学科专业、院系和机构调整,进一步优化学科专业结构,完成综合性大学的架构,形成综合性大学的管理体制和机制;开展效能建设,“四提”取得显著成效;完成数字化校园建设二期工程;进一步加强校园文化建设,特色进一步彰显;积极筹措资金,为综合性大学创建提供保障。
(二)人才培养:获得省级教学成果一等奖1项;获得国家级、省级各类质量工程项目15项以上,省级教研项目5-6项;坚持人才培养服务地方,面向地方改造专业、招生和毕业生就业取得新进展,着力培育人才培养服务地方特色;优化教师配备,各类专业、课程教师专业技术职称结构达到规定要求;实施学科专业结构调整,三大主要学科门类理学、工学、人文学科的在校全日制本科学生人数分别达到11%、25%、25%以上;普通教育学生当量规模达到17800人;进一步提高人才培养质量,反映学生质量的各项主要指标名列全省同类院校前列;新增教学科研仪器设备3000万元以上,新增图书5万册以上。
(三)科学研究:获得国家级科研项目15项,省部级项目30项;获得省部级科学成果奖5项,其中国家级1项;新增省级重点实验室(工程技术中心、人文社科重点研究基地)2个;年度科研经费达到5000万元;获批省级科技创新团队1个;在核心期刊公开发表学术论文300篇,其中主要检索80篇;深入推进科研服务地方,有3-4个项目取得明显成效。
(四)学科建设与研究生教育:取得独立举办研究生教育权;机械工程、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中国语言文学等3个学科中获得2-3个研究生教育点,当年招生不少于50人;联合培养研究生不少于150人,其中与1-2个学校联合培养取得实质性突破。
(五)人才队伍建设:专任教师规模达到860人,其中博士170人,高职称教师360人,教授100人;完善兼职教师档案库,兼职教师达到100人;引进学科科研团队1-2个;引进培养国家、省各类“人才工程计划”人选1-2人;引进教师60人,其中博士、教授40人以上;积极争取政策支持,改革职称评审,新增教授10人、副教授35人以上;实施教师培养计划,选派40-50名教师攻读博士学位或国内外研修、访学;15-20名教师到企事业单位实践锻炼。
2014年度:重点攻坚年
本年度的主要目标任务是:全面达到或超过《普通本科学校设置暂行规定》关于更名大学的各项约束性指标;学校申请更名大学的硬件软件条件基本达到;完成自评工作和自请专家预审工作;初步完成申请报告及相关材料的撰稿工作。具体重
点工作如下:
(一)创建规划与设计:进一步推进二级单位创建目标任务落实,开展核心指标和特色项目的专项检查和考核,加大对重点、特色项目的督办和总结,确保各项创建目标任务的实现;基本完成学校创建档案建设工作;开展自评整改工作;邀请专家进校预评估;基本完成申请材料准备工作。
(二)人才培养:获得国家级、省级各类质量工程项目20项以上,有2-3个在全省乃至全国有较大影响的项目;获得省级教研项目5-6项,培育1-2项国家级教学成果;当年面向地方招收、就业的学生不少于1/3;有3-4个面向地方改造专业、培养人才项目形成特色;教师配备合理,各类专业、课程教师专业技术职称结构优于规定标准;三大主要学科门类理学、工学、人文学科的在校全日制本科学生人数分别达到13%、30%、25%以上;普通教育学生当量规模达到18000人;反映学生质量的各项指标名列全省同类院校前列;新增教学科研仪器设备3000万元以上,新增图书5万册以上;完成人才培养服务地方和重点高校帮扶特色的总结。
(三)科学研究:获得国家级科研项目15项,省部级项目35项;获得省部级科学成果奖不少于10项,其中国家级1项;新增省级重点实验室(工程技术中心、人文社科重点研究基地)2个;年度科研经费达5000万元;获批省级科技创新团队1个;在核心期刊公开发表学术论文500篇,其中主要检索100篇;完成科研服务地方和重点高校帮扶特色的总结。
(四)学科建设与研究生教育:新增2个省级重点学科;新增3-4个研究生教育点,当年招生不少于100人;联合培养研究生不少于150人,其中与2-3个学校联合培养取得实质性突破;完成人才培养服务地方和重点高校帮扶特色的总结。
(五)人才队伍建设:专任教师规模达到920人,其中博士210人,高职称教师390人,教授110人;兼职教师达到150人;引进学科科研团队1-2个;引进培养国家省各类“人才工程计划”人选2-3人;新增教授10人、副教授30人以上;继续实施教师培养计划,选派40-50名教师攻读博士学位或国内外研修、访学;15-20名教师到企事业单位实践锻炼。
2015年度:迎评冲刺年
本年度的主要目标任务:各项申大目标任务全面或超额完成;正式向省政府提交申请报告,接受并通过省教育厅专家组考察评议;完成专家考察评议后的整改和材料修订工作;接受并通过教育部专家组考察评议。具体重点工作如下:
(一)创建规划与设计:全面完成评估档案建档工作;年初正式向省教育厅和省政府提交更名大学的申请和相关材料;设计制作迎评专题展览;完成迎评各项准备工作;迎接省教育厅组织的专家考察评议;根据专家意见整改;接受教育部专家考察评议。
(二)人才培养:获得国家级、省级各类质量工程项目20项以上,有5-6个在全省乃至全国有较大影响的项目;获得省级教研项目6项以上,培育1-2项国家级教学成果;当年面向地方招收、就业的学生超过1/3;面向地方改造专业、培养人才形成鲜明特色;教师配备合理,各类专业、课程教师专业技术职称结构优于规定标准;三大主要学科门类理学、工学、人文学科的在校全日制本科学生人数分别达到15%、30%、25%以上;普通教育学生当量规模稳定在18000人;反映学生质量的各项指标名列全省同类院校前列;新增教学科研仪器设备3000万元以上,新增图书5万册以上。
(三)科学研究:获得国家级科研项目20项,省部级项目40项;获得省部级科学成果奖不少于8项,其中国家级1项;新增省级重点实验室(工程技术中心、人文社科重点研究基地)2个;年度科研经费达5000万元;获批省级科技创新团队1个,教育部科技团队1个。
(四)学科建设与研究生教育:获得硕士学位授予权;研究生教育点达到10个以上,其中规划内三大主要学科研究生教育点分别达到2个以上;在校研究生数量不少于200人。
(五)人才队伍建设:专任教师规模达到960人,其中博士达到240人,高职称教师420人,教授120人;兼职教师达到180人;引进培养国家省各类“人才工程计划”人选2-3人;引进教师40人,其中博士、教授30人以上;新增教授10人、副教授30人以上;继续实施教师培养计划,选派40-50名教师攻读博士学位或国内外研修、访学;15-20名教师到企事业单位实践锻炼。
四、主要工作措施
1、积极争取省市政策、项目、经费支持,以及重点大学的帮扶支持,努力创造良好的外部环境和工作条件。
2、加强思想动员,统一思想,形成共识,举全校之力,聚民心民智,营造良好的创建工作氛围。
3、成立创建综合性大学工作领导小组和工作机构,组建工作专班,分解工作任务,加强组织领导和工作协调,形成统一领导、分工协作、运转有序的创建工作格局。
4、建立创建工作目标考核与责任追究制度。
5、建立工作例会和工作简报、信息通报制度,定期研究、通报工作进度,研究解决矛盾困难,加大工作督办和落实力度。
五、工作要求
创建综合性大学是我校根据襄阳经济社会发展和高等教育发展的新形势,谋求学校更好更快发展所做出的重大战略选择,对我校的改革和发展既是一次难得的机遇,又是一次严峻的挑战。同时,创建综合性大学也是教育部和省政府对我校办学能力和办学水平的一次全方位评价和检阅,关系到学校的声誉和未来的发展,关涉全校师生员工的切身利益。
全校上下要以主人翁的责任感和使命感,统一思想,提高认识,把创建综合性大学作为我校生存和发展的大事,一心一意谋发展,聚精会神抓创建,以奋发有为的工作热情和求真务实的工作态度,积极投入到学校综合性大学创建工作中去。
各级领导干部和广大党员要发挥带头和表率作用,各单位部门和全体教职员工要认真履行岗位职责。全校上下都要按照创建工作目标和任务要求,坚持高标准、严要求,把方方面面、点点滴滴的工作做细、做实,做到位、做规范,确保学校的创建目标顺利实现。
附件:湖北文理学院创建综合性大学指标体系与目标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