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网站首页 >> 决策参考

湖北文理学院坚持服务地方走特色发展之路纪略
发表时间:2015-11-09 作者: 浏览:

湖北文理学院校长、教授 丁世学

  近20年来,我国高等教育进入了大众化发展阶段,一大批地方本科院校脱颖而出,承载着与高水平大学一样的培养高级专门人才、发展科学技术、服务经济社会、传承与创新文化等大学职能,逐渐成为国家高等教育和谐发展格局中不可替代的一支中坚力量。

  但应当看到,受诸多因素影响,地方高校同质化现象比较严重。随着党和国家关于高等教育系列政策的出台,努力推动学校特色发展,成为高校特别是地方高校共同面临的重大课题。

  作为地方高校,其根基在于主动服务地方和区域经济社会发展,追求一流,其要义在于特色发展。因此,在融入和推动地方区域经济社会发展过程中,传承地域深厚的历史文化,寻找对接服务地方经济社会发展的办学定位,精心培育学科、科研、人才、师资等办学特色要素,是地方高校特色发展、提升优势、迈向一流的必由之路。

  一、地方高校推进特色发展的前提是坚持仰望星空,保持高远视野

  地方高校不同程度地存在基础较弱、师资缺乏、投入不足、区位有限等客观困难,为有效突破这些发展瓶颈,地方高校应该以足够宽广的国际视野和强烈的前瞻意识,既把学校的发展战略融入全国高等教育的发展战略中,又要使学校事业发展与世界科技和文化发展趋势保持一致,努力打破种种有形或无形的“围墙”,为学校自身准确勾勒出“省级坐标”“国家坐标”乃至“世界坐标”,从而在更大的范围内争取资源,以更大的魄力推动发展。

  保持了高远的办学视野,地方高校还可以有“大谋略”。湖北文理学院大力倡导广大干部师生“在隆中·谋天下”,不仅要有“身处一隅,胸怀天下”的远大志向和“国家兴亡,匹夫有责”的历史责任感和使命感,还要有“放眼世界,瞄准前沿”的国际视野和世界眼光,更要有“立足特色,争创一流”的发展战略和发展举措。

  当前,我们正集中精力全面推进以学校治理结构改革、人才培养改革、学科科研管理改革、人事制度改革、资源配置改革、管理服务改革、后勤与产业管理改革等为主要内容的综合改革。

  其指导思想是:紧紧围绕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坚持让学生享有更好的教育和使学生充分自由全面发展的基本价值观,以提高人才培养质量和服务地方发展能力为目标,主动适应国家高等教育改革发展趋势,抢抓湖北省和襄阳市支持学校创建综合性大学的战略机遇,进一步解放思想,更新观念,全面深化改革,破除制约学校发展的各种体制机制障碍,创新发展模式,建立以学术和质量为导向的开放竞争发展机制,最大限度地解放和激发师生员工的创造活力,以内涵发展、实力提升、特色彰显为主线,推动学校尽快实现由教学为主向教学科研并重转变,由单纯本科教育向以本科教育为主、积极开办研究生教育转变,由以教师为中心向以学习者为中心转变,加快综合性大学建设进程,努力探索一条地方高校建设高水平大学的发展道路,为服务湖北和襄阳的经济社会发展做出新的更大贡献。

  二、地方高校推进特色发展的基础是根植地域文化,培育大学精神

  如果说硬实力反映学校的办学现状,软实力则体现大学的追求和理想。因此,加强大学文化建设,努力与地域文化或行业文化相融合,不断积累和提升学校的办学软实力,是地方高校推进特色发展的基础。

  湖北文理学院地处襄阳,毗邻诸葛亮故居古隆中。青年诸葛亮在此十年蛰居,躬耕苦读,韬光养晦,最终助刘备成就“三分天下”的伟业。我们依托这份宝贵的历史文化遗产,从《诫子书》中的“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中,凝炼出“淡泊明志,宁静致远”的校训和隆中精神,引导和激励师生员工克服急功近利的浮躁思想,胸怀远大理想,立德修身,潜心学问,学以致用,报效祖国。

  隆中精神既有典型的时代特色,紧扣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又具有深刻的文化内涵、浓厚的民族特色和鲜明的区域特色,它与湖北文理学院在全国高校中所处的地位、特色、现状及学校广大师生的理想和追求紧密相连,是一种精神的潜在熏陶,具有塑造师生人格、注重基础和积累、夯实精神底蕴的功效,贯穿学校教书育人、管理育人和服务育人的全过程。

  同时,我们把隆中精神融入校园文化景观建设中,如整体复古式仿汉建筑、“卧龙园”、“凤雏园”,“淡泊湖”、“躬耕园”、“明志廊”、“卧龙出山”雕塑群、《诫子书》石碑、襄阳十大历史文化名人雕像等,这些文化景观规划严整,既直观形象地诠释了学校的大学精神,又构建了和谐的育人环境;既体现了深厚的历史文化底蕴,又富有现代学科学术气息,时刻影响、感化、激发着湖北文理学院师生。

  此外,我们还紧紧围绕践行隆中精神的主题开展校园文化活动,如举办“隆中诸葛读书工程”,荣获全国校园文化建设优秀成果奖;三国文化研究所的学术活动频繁,“隆中讲坛”名流大家汇聚,带来丰富的学术和文化滋养;团中央和教育部先后对我校学生“周末义教”等志愿者服务活动进行宣传推介,“格桑花”援藏支教活动赢得社会的广泛关注和高度赞誉,学校成为高校系统唯一入选的首批50个全国学雷锋活动的示范单位。

  三、地方高校推进特色发展的关键是凭借区域优势,锻造地方特色

  地方高校要创建办学特色,必须立足地方特色,凸现地方特色,服务地方特色,具体包括体现区域经济支柱产业发展的需要,体现区域经济新兴产业的发展方向,体现地方社会经济发展对人才素质的综合要求。

  经过50多年的办学实践和理性认知,湖北文理学院确定“地方特色鲜明的高水平综合性大学”为事业发展的目标,努力秉持地方理念,凸显地方特点,突破地方局限。

  我们顶层设计的“地方特色”是一项系统工程:专业结构、人才培养规格和质量要与地方经济社会发展的需求相适应,以锻造人才培养特色;学科优势要与地方的产业优势相契合,并能有力支撑地方产业发展,以锻造学科建设特色;科研要深度融入地方,并能有效服务地方的科技创新和重大需求,以锻造科学研究特色;文化建设要能彰显、引领和服务地方文化传承与创新,以锻造文化建设特色……总之,我们要努力做到自身独有、品质优异、社会认同。其中,有两点尤为关键:

  一是差异化发展。地方高校要办成一流大学,可以是地方一流、学科一流、教学一流等不同层次的“一流”。“一流”的关键是要体现自身的优势,形成自己的特色,在多样化的办学层次和类型中找到自身的定位和发展目标。

  二是引领与坚守。大学的力量,来源于自身的办学理念,来源于对知识的创造,来源于学生的成就,来源于对社会的服务,最终体现在对社会的引领。对“学术共同体”而言,治学需要“安静”;对大学治理者而言,开放办学是“热闹”的,需要秉持“敬畏”和“坚守”的心态对待学校的办学特色。同时,地方高校中不少特色专业所对应的产业有其发展的波动性,大学治理者要有坚定的办学信念,以开放的心态和有效的手段实现办学目标,从而使特色不仅仅是人无我有,而是一种高水平的特色。

  四、地方高校推进特色发展的路径是融入区域发展,全面服务社会

  应用型、地方性是对地方高校办学定位的基本要求。“地方性”是地方高校与生俱来的基因,“接地气”才是地方高校的生存发展之道。

  多年来,湖北文理学院坚定不移地走为地方经济社会发展服务的办学之路,以服务求支持,以贡献谋发展,在创建综合性大学的道路上迈出了坚实步伐。

  首先,加强应用型人才培养,努力成为促进地方经济社会发展的“人才库”。自2008年起,我们开始系统地推进“211”人才培养改革模式,即用两年时间进行集中通识教育课程、学科基础课程的学习,夯实人才基础;用一年时间进行专业核心课程的学习,提升专业理论素养;用一年时间进行实践性专业方向课程的学习和实践,强化专业应用能力。几年间,我校人才培养改革成效显著,获得湖北省优秀教学成果一等奖。

  2013年,我们又提出深化人才培养改革的新思路,即落实人才培养工作中心地位,进一步遵循国家要求、市场导向、学生需要、社会需求的原则,以实践创新能力培养为核心,以校企深度合作为途径,建立校企深度融合、科教有机结合、全员协同配合的培养体制机制,优化应用型人才培养体系,推进教学综合改革,提升应用型人才培养质量。我校毕业生徐晓莹,大四时创办动漫公司,多部作品荣登央视首播,成为湖北省首部登陆央视的原创动画系列片。

  其次,紧密围绕地方龙头支柱产业建设重点特色学科,努力成为推动地方产业发展的“助推器”。为全力推进汉江流域中心城市建设,我们坚持围绕产业办专业,办好专业促产业,重点建设一批与地方社会发展良性互动的特色学科群,实现学科建设与地方经济社会发展的高度契合。汽车制造业是襄阳的龙头产业,对国民生产总值的贡献率超过40%。目前,一批与汽车产业密切相关的省级协同创新中心、省级重点实验室、省级工程技术研发中心先后在我校挂牌,并开始在与相关企业的深度合作中发挥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第三,推进产学研协调发展,加快科技成果转化,努力成为推动地方经济发展的“孵化器”和“动力源”。我们通过立项建设大学科技园,积极争取市政府相关政策支持,吸引高端研究机构入驻,通过推进校地、校企、校际的科技合作和协同创新,努力解决地方经济社会发展的科技和社会问题。目前,首批入驻的襄阳华中科技大学先进制造工程研究院,集“政产学研”四位于一体,全面推进各类创新资源的高效配置,通过打造技术研发、制造业人才培养培训、技术转移和产业孵化的综合平台,全力提高襄阳制造业技术创新能力和综合竞争力。该研究院从2013年开始承担襄阳地区汽车零部件制造骨干企业数控一代机械装备升级工程,实现了良好的经济效益和发展预期。

  同时,直接参与行业企业科技创新。一是实施“科技特派员”计划,每年选派一批优秀的科研技术型教师深入企业寻求科研课题,研究解决产品研发和生产管理等问题;二是与企业合作开展课题研究,联合申报科研课题,共同完成技术研发、产品开发或技术推广等,并与企业合作建立的研发中心或工程技术中心30多个,优化整合校企资源,联合开展科技攻关,提升企业的核心竞争力。

  如今,学校与湖北新火炬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合作研发“轿车轮毂轴承单元创新工程项目”,与湖北中航精机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合作开展“高安全、高精度轿车座椅调节机构的研发及产业化技术创新工程项目”,与东风旅行车有限公司合作开发校车项目,均获得湖北省科技进步奖;与襄阳精信汇明化工有限责任公司开展的联合技术研发,获得发明专利授权3项;与湖北欧安电气股份有限公司开展的联合技术研发,达到国内领先水平,实现了可观的经济效益。

  第四,实施“服务地方行动计划”,努力成为服务地方经济社会发展的“智囊团”和“思想库”。学校近300名教师常年参加政府及相关部门的决策活动,提供了大量高水平的决策咨询服务工作。特别是围绕湖北省“两圈一带”、“一主两副”等重大发展战略,大家积极参与重点研究课题,开展前瞻性、预测性研究,内容涉及区域发展战略与政策、区域经济发展与产业调整、环境保护与资源利用、经济社会管理信息化、低碳经济和新能源等新产业应用、社会公共管理、地方文化、新农村建设等,400余项咨询报告和研究成果被省、市政府部门采纳。

  多年来,湖北文理学院坚持根植地域文化,融入区域发展,锻造地方特色,努力提高综合办学实力,为襄阳省域副中心城市和汉江流域中心城市建设提供有效支撑,得到了地方政府和社会民众的高度肯定与好评。

打印】【 关闭】 【 返回顶部